群体烧伤指由同一致伤原因同时引起10例以上或严重烧伤超过5例者。多由突发事故引起,伤员聚集,常伴有其他损伤,加上人力、物力及技术力量的短缺,易贻误抢救时机,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群体烧伤患者特别是大面积烧伤和严重颜面烧伤患者,常合并呼吸道烧伤。呼吸道损伤,不仅是吸入的热空气或热蒸汽的热力作用造成的,更重要的是由吸人有害烟雾或有刺激性有毒的化学物质和气体所致,严重者可直接损伤肺实质,并可吸收中毒。这种损伤可影响呼吸功能,引起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障碍。因此,呼吸道烧伤和肺烧伤等传统名称现统称为吸人性损伤。
吸人性损伤较为常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化学制品,这种制品燃烧造成的吸人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杀伤武器的发展,在未来战争中吸人性损伤的发生率将会进一步增高。根据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1959年1月至1985年12月的统计,在5 258例烧伤病人中,伴有吸人性损伤者395例,占7.51%。国外文献报道,随着诊断技术的改进,烧伤病人中吸人性损伤的发生率可高达病人总数的20%一30%。吸人性损伤直接影响肺内的气体交换,可产生进行性缺氧,并加重酸中毒。由于吸人性损伤破坏了呼吸系统的防御结构,给感染创造了条件。因此,吸人性损伤的病人,休克和败血症的发病率高,而且病势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多,并发牛得早。同样面积和深度的烧伤病人,合并吸人性损伤者死亡率明显增高;吸人性损伤愈重,死亡率愈高。积水潭医院1976年1月至1986年6月共收治吸人性损伤病人62例,死亡19例,死亡率为30.7%。随着烧伤防治技术的改进,烧伤病人休克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而吸人性损伤则成为当前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烧伤病人死亡总数的20%~84%。
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分类和病程分期,已有较多论述,本文不做祥述。在诊治群体烧伤患者时必须准确判断伤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在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中呼吸支持技术占有重要地位。呼吸支持技术是近年来取得迅速进展的临床医学领域,其内容很多,与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关系密切的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监测;氧疗;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等,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1、呼吸功能监测:吸入性损伤患者监测呼吸功能的目的在于:
(1)依据患者的呼吸功能的状态对患者吸入性损伤的严重性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评价。
(2)指导临床治疗并根据治疗后呼吸功能和病情变化的趋势,及时调整治疗。
(3)及时获得病情突然变化的警报,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4)帮助确定机械通气治疗的适应证,及时调整呼吸机工作参数。
呼吸功能监测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一般项目监测;气体交换参数;呼吸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监测;组织氧合状况监测;床旁影像学检查;病原学监测等。在群体烧伤患者救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简单有效的监测项目,坚持共性为主个性为辅的原则,尽可能统一监测项目,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如临床指标,血气分析,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经皮氧和二氧化碳分压测定等。如果条件允许,再根据需要增加其他项目。
2、氧疗:氧疗是通过吸入高于空气中氧浓度的不同浓度氧气,使肺泡氧分压(PA02)升高。进而提高PaO2最终达到纠正组织缺氧的目的。氧疗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根据吸入氧浓度(FiO2)的控制程度分类
1、非控制性氧疗:Fi02不需要严格控制,可根据病情的需要调节氧流量,以达到解除低氧血症的目的。本法适用于无通气障碍的病人。
2、控制性氧疗:严格控制FiO2:,利用呼吸道正压(CPAP)等通气方式来达到氧疗的目的。
(二)根据FiO2:的高低分类
1、低浓度氧疗:指FiO2:<30%的氧疗。
2、高浓度氧疗:指FiO2:>50%的氧疗。
3、中浓度氧疗:指FiO2:≥30%,而≤50%的氧疗。
(三)根据氧流量的大小分类
1、低流量吸氧:指氧流量在4L/min以内的吸氧。
2、高流量吸氧:指氧流量≥4L/min的吸氧。
(四)根据气压高低分类1.常压氧疗:指在1个大气压下氧疗。
2.高压氧疗:指在大于1个大气压下氧疗,即高压氧舱治疗。此为特殊的方法,需将患者置于密闭高压舱中,在高压环境下吸纯氧,使PaO2;极度提高,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量,以达到治疗缺氧的目的。
在诊治群体烧伤患者时要依据患者的呼吸功能监测情况和当时医疗机构的具体设备情况予以正确选择。如鼻管吸氧,面罩法吸氧,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导管内给氧,呼吸机控制性氧疗法等。在氧疗中要注意氧疗的副作用及防止方法。特别要防止氧中毒的发生。氧中毒的防治:
(1)对于氧中毒,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胜于治疗。氧中毒的程度取决于Fi02的高低和吸氧时间的长短。麻醉状态下,吸纯氧时间应小于24小时。氧疗时Fi02应控制在60%以下,新生儿应控制在40%以下。
(2)严密观察PaO2,维持所要求的PaO2,Fi02越低越安全。
(3)间断吸高浓度氧,可延缓氧中毒的发生。
(4)一些药物能减轻氧中毒的发生:如镇静、抗惊厥药和麻醉药、维生素E、还原性谷胱甘肽、抗坏血酸药等。有报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机能亢进、体温升高、维生素E缺乏等都可以加速氧中毒的发生,应予注意。
(5)新生儿因抽血查血气较困难,可以监测视网膜血管直径的变化来指导吸氧。若血管收缩明显,应适当降低Fi02。
3、机械通气技术概述:吸入性损伤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颇为常见,在整个病程中都可发生呼吸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吸人性损伤导致的呼吸功能衰竭,病因很多,发病机制也很复杂,但病人都表现为有效通气量不足,换气与血流比率失调,气体弥散障碍,使机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造成组织细胞缺氧,导致周身各脏器的损害。 呼吸器是治疗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的一项有效措施。应用呼吸器,可给患者以机械辅助呼吸,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有效通气量,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并减少由于呼吸困难而使呼吸肌剧烈活动所造成的氧和体力的消耗。呼吸器虽不能等效代替肺功能,也不能治疗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病,但能使呼吸衰竭病人维持一定的呼吸功能,从而赢得时间,为自主呼吸的好转恢复和抢救措施的实施创造条件。应用机械呼吸,可增大肺泡压和肺组织间隙压,以减少肺泡内渗出,增加肺泡通气量,有利于分泌物的清除和高浓度氧的吸入,加压气流可使气道内泡沫破碎以利通气。呼吸机种类繁多,机械通气的模式不断发展。近年来烧伤抢救应用较多的技术有:呼吸机相关肺损伤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最佳PeeP的选择;压力支持通气;俯卧位通气等。
4、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在群体伤员救治的时候,气管切开时机和指征的掌握是对烧伤医师知识和经验的严峻考验。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出现气道梗阻,多因喉头水肿、分泌物堵塞、广泛支气管痉挛或肺实质性损伤引起,若延误治疗,有窒息危险。要掌握好时机,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充分做好吸入气体的湿化和雾化吸入治疗对维持呼吸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极为重要。此外要做好翻身、拍背、吸痰等细致的护理工作。必要时实施纤维支气管下的引流和给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总之,群体烧伤患者救治中呼吸功能支持技术的应用,为成功抢救吸入性损伤患者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每个烧伤外科医生都应该关注这个领域的进展情况,结合群伤的特点,将最佳治疗理念和方法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救治工作中,取得抢救工作的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