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居首位。据国外统计约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1次泌尿系结石。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人,其中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是世界上3大结石高发区之一。泌尿系结石病因及形成过程极为复杂,涉及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种族遗传、饮食习惯、代谢异常、疾病、用药、泌尿系统梗阻、感染、异物、肾的损害及尿液变化等因素。通常根据解剖部位将泌尿系结石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而输尿管结石又根据输尿管的分段分为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下尿路结石包括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通常情况下,结石是在肾脏或膀胱内形成的,输尿管和尿道内的结石绝大多数都是肾或膀胱内的结石随尿流进入输尿管或尿道的。
不同部位的结石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一样。上尿路结石主要表现为急性或反复发生的一侧腰部绞痛、胀痛或隐痛,伴有肉眼或镜下血尿,如果合并感染,还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症状。下尿路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中断、不能排尿,如果结石进入尿道,还会引起明显的尿痛及尿道内异物感。当然还有许多结石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是在行体检时偶然发现的。
泌尿系结石不会直接危及人的生命,但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特别是上尿路结石危害更大。首先,结石可以引起尿路梗阻,尿液引流不畅,肾盂内压力增高,引起肾盂、肾盏扩张,长期梗阻可使肾皮质萎缩变薄,最后成为一个水囊而失去功能。双侧梗阻则可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其次,尿液引流不畅有容易引起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严重的可导致肾积脓、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甚至最终完全毁坏肾实质。而感染又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结石、梗阻和感染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即结石引起梗阻,梗阻引起感染,感染又导致结石。另外,结石可直接引起肾脏和膀胱粘膜损伤及慢性炎症反应,结石长期刺激尿路移行上皮可引起鳞状上皮化生而导致鳞状上皮癌的发生。
泌尿系结石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去除结石 ,解除梗阻,保护肾脏功能。对于下尿路结石,可以行经尿道的腔内碎石术,治疗相对较简单。而对于上尿路结石则要根据结石的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ESWL)、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镜碎石、经皮肾镜碎石、腹腔镜下切开取石)及开放手术等。随着医疗设备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开放手术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几乎所有需要手术治疗的结石都可以用微创的方法来完成。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更安全,而且结石清除率更高。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是体外的震动波通过聚焦将能量集中在结石部位将结石击碎,而后结石碎片经尿路自行排出的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大多数体积较小的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是最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也是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但体外冲击波碎石并非是无创的,反复多次的应用还是会给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对于体积较大的结石不太适合。
输尿管镜是一种极精密、很细的内窥镜,经尿道送入膀胱,再进入输尿管下p中p上段,适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p中段结石和部分上段结石,犹如“探囊取物”,不开刀,无明显损伤,无明显痛苦,恢复快。
经皮肾镜技术就是在患者腰部打一个直径5-8mm的“洞”,建立起皮肤至肾脏的通道,在肾镜下采用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并吸出体外,又称为“打洞取石”,用于治疗疑难的巨大肾结石、多发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
另外,对于极少数特殊的病例,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处理都困难,或同时合并有上尿路畸形需进行尿路重建时,则可应用腹腔镜技术行输尿管或肾盂切开取石并同时行尿路重建手术。
对于上尿路结石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当结石直径小于4mm时,80%可自行排除,此时可给与口服药物行辅助排石治疗。而当结石直径大于7mm时,自行排出的几率较小,则需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微创腔内碎石治疗。一般当输尿管上段结石小于1.5cm或肾结石小于2cm时可行体外冲击波碎石,而对大于1.5c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和大于2cm的肾结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结石则建议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则建议行输尿管镜碎石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