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我国每年出生的婴儿约有7‰至11‰为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对患儿及其家人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所以在孕前乃至孕期,做好防范工作,才能有效降低罹患先心病的风险。那么,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罪魁祸首”都有哪些呢?
一、胎儿发育环境
子宫内病毒感染是最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致病原因,而最为突出的是感染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次之。若在妊娠前三个月之内母体患了风疹,那么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几率就会比较高;最多见的是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口狭窄。
此外,其他的一些现象,比如说胎儿受挤压、羊膜病变反应、母体的营养不良、在妊娠的早期出现先兆流产、苯酮尿、糖尿病、高血钙、在妊娠早期应用过放射线以及细胞毒性药物等,这些都是可以导致胎儿产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因素。
二、早产
早产是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早产儿患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者较多,前者在出生前和心室间隔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发育,后者在出生之后与早产儿的血管收缩反应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特别容易患先天性心脏病。
三、高原环境
高原氧分压低是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之一。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先天性心脏病房缺较多。我国的青海高原地区的患病率远高于平原地区。
四、遗传
遗传因素属于重要病因之一,在一个家里面会出现兄弟姊妹或者父母孩子一起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很多染色体异常相关的遗传疾病同时有心脏血管畸形的事例,这提示了先心病存在有遗传因素。遗传学研究成果表示,大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产生是因为有多个基因和周边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
五、其它因素
高龄人群也是先天性心脏患病人群。高龄产妇,指35岁以上的妇女,生出患有法洛四联症、唐氏综合症的婴儿的可能性会比较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有显著的男女发病差异。
孕妇在怀孕的前3个月内一定要注意补充营养,不要随意用药,避免与放射线的接触,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坚持锻炼,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此外,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及时发现,尽早确诊,把握手术治疗时机,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