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棘手、最难处理的就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的血糖异常。这些患者因为患有哮喘、血液病、风湿类疾病等不得不使用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导致出现血糖异常、甚至进展为糖尿病,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又雪上加霜。虽然有些情况是不可避免,但是我觉得加强非内分泌科室的医生对糖皮质激素使用后副作用的认识、让患者了解在治疗各种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疾病过程中如何把握一些原则,防止或者减轻并且及时治疗这种血糖异常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何为糖皮质激素?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激素”。 糖皮质激素生理状态下是由我们人体的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调节糖、脂肪、蛋白质及水盐代谢,对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响。目前临床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种类繁多,如长效的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中效的泼尼松,短效的可的松等,剂型有针剂、片剂、眼药水、喷雾剂、软膏剂等,在应用时可根据病情、病程选择不同药物、剂型和剂量。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治疗上分两大类:
1、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作糖皮质激素的补充、替代治疗,采用剂量小,发挥生理作用。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
2、严重感染及炎症(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结核性脑膜炎、脑炎、心包炎、风湿性心瓣膜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和过敏性疾病(血清病、枯草热、药物过敏、接触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感染中毒性休克及过敏性休克;血液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喘息型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或局部应用(如接触性皮炎、 湿疹、牛皮癣、角膜炎和虹膜炎等),以上情况需采用较大的超生理剂量,副作用较大。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多,如诱发或加重感染;骨质疏松;神经精神异常;肌肉萎缩及儿童发育迟缓;加重或诱发胃肠道溃疡;最重要的是代谢紊乱:出现因药物使用过量出现的药源性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临床表现有水肿、低血钾、高血压、 糖尿病、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 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等症状。
因此医生在因上述各种疾病开始给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当给患者讲明可能的副作用,使用同时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给予胃粘膜保护剂、嘱患者注意口腔等的卫生清洁,预防感染发生。针对既往没有糖尿病者,也要及早开始监测血糖,发现血糖升高及时处理;对于原有糖尿病患者,更要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以防因血糖升高导致喘息型支气管炎、吸入性肺炎得不到控制反而进一步加重,或在治疗风湿病等的过程中出现各种感染以及大小血管的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剂型、不同的给药时间和间隔使得药物在体内的峰浓度出现的时间不同故糖皮质激素升血糖作用出现的时间也不同,例如许多患者以下午至睡前血糖升高为主。因此为避免漏诊,应进行全天候、多时点血糖监测。在拟定降糖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激素起效的时间及高峰期,科学安排三餐降糖药物的剂量。对于早晨服用激素的患者,降糖药的剂量安排通常是:中餐的药量>晚餐药量>早餐的药量。另外,既往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因服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血糖异常一般随药物减量乃至停药会逐渐减轻乃至恢复正常,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也会逐渐下降,因此糖友不必过于担心,但要注意及时监测血糖并及时调整降糖药的用量。对于病情需要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则要严格饮食控制,加强餐后运动,多点监测血糖,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把血糖控制于理想范围内,以防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本人要注意避免着凉感冒、饮食清淡、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把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发挥到最大,副作用对身体的损害控制到最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