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彻底治愈白血病、淋巴瘤等多种血液病的根本方法。但是传统的“清髓性”移植由于采用了大剂量的放/化疗作为预处理方案,使得移植过程存在很大风险,如:较长时间的严重的造血抑制可引起脑出血、肺出血,以及容易发生细菌/真菌败血症,往往导致患者早期死亡;大剂量的放疗(12Gy)不但容易引起放射性肺炎、肝静脉闭塞综合征、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而且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殖功能,造成年轻患者在移植后不孕不育。此外,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高,且程度严重;患者在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缓慢,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皮肤带状疱疹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患者在移植后的生存质量。而且,对于那些年纪大于45岁、身体虚弱、合并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是被排除在传统移植治疗之外的,但是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发病时,年纪已经超过45岁,多在五、六十岁,甚至更大。
如何使更多的患者,包括年纪较大的患者,既能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疾病,又能避免或减少移植带来的风险,提高移植后的生活质量呢?如上所述,传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众多并发症主要是由大剂量的放/化疗,也即“骨髓清除性”预处理引起;1998年经过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美国和以色列学者相继提出“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概念和方法,即通过减轻预处理强度,加强移植前后的免疫调节处理,使人们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双赢”的移植模式。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摈弃了传统移植所采用的大剂量的放/化疗预处理,主要采用低毒性、低副作用的药物,如:氟达拉宾、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或联合小剂量的放疗(2Gy)组成预处理方案,患者不但耐受性良好,而且预处理相关并发症轻,仅表现轻度的口腔粘膜炎、恶心、胃部不适等;如采用不含放疗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则可完全避免放射性肺炎、白内障、生殖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目前国内外近万余例非清髓移植的临床结果表明,非清髓移植不但可以完全治愈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以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等疾病,取得与清髓性移植相同,甚至更高的治愈率,而且近年来被成功用于地中海贫血、镰状红细胞贫血等遗传性血液病的治疗。与清髓性移植相比,非清髓移植后造血重建迅速,比清髓性移植提前10余天,甚至20天,这大大缩短了患者的骨髓抑制期,明显降低了早期死亡率,使造血干细胞移植变得更加安全,风险更小;另外由于对机体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减小,使许多年纪较大、体弱、合并其他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可以经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并从中受益,据报道迄今为止接受非清髓移植的患者最大年龄国外为75岁,国内为72岁;对于年轻未生育的患者,其生殖功能在移植后不受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非清髓移植由于加强了移植前后的免疫调节处理,使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严重程度亦大大减轻,更多的患者在移植后无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免疫重建加快,提高了生活质量。此外,非清髓移植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治疗花费在15万元左右,而清髓性移植的花费则高达30万元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