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扑也是一种发生于心房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房扑的发生是因为在心房内部存在一条供电脉冲来回往返的“环形路”(折返环),电脉冲在折返环上每“行走”一周,心房就被激动一次。电脉冲在折返环上来回往返的速度很快(常见的大约每分钟300次),由于房扑折返环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心房总体产生的电脉冲频率也是相对固定的。心跳的频率取决于房室结允许心房电脉冲下传心室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是恒定不变的,那么心跳的频率也是基本固定,如果下传的比例不断变化,那么心跳也将是不规则的。多数情况下,房扑的病人心跳快于正常,常常有心慌的感觉。由于心房激动的频率也很快,因此房扑和房颤一样,心房不能有效收缩,从而也会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并脱落形成栓塞。同样的道理,房扑可能会导致或恶化心力衰竭。
房扑根据折返环的位置分为典型房扑和非典型房扑,也有人相应地称之为I型房扑和II型房扑。如果电脉冲来回往返的折返环位于三尖瓣环(右心房和右心室交界处的一个结构)且通过峡部(三尖瓣环和下腔静脉之间的一个结构),称为典型房扑。折返环位于其它部位,不论是在左心房还是右心房,都称为不典型房扑。典型房扑更为多见,由于其电脉冲的折返环必须通过峡部,所以也称峡部依赖型房扑,相应地,不典型房扑也称作非峡部依赖型房扑。房扑的发作也有阵发性和持续性之区别。如果能够有房扑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房扑的诊断一般不难,并且可以从体表心电图上即判断属典型抑或非典型房扑;但个别病人从体表心电图上很难和房速或房颤区分,此种情形需要通过心脏内导管检查才能识别。
房扑的治疗原则和房颤类似,也包括药物控制心跳次数、抗凝治疗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由于房扑时减慢心跳频率较房颤更为困难,所以对于房扑的病人,一般都建议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房扑的产生是因为电脉冲在一个固定的折返环上来回往复造成的,这个折返环是固定的,相对于房颤而言更易于进行消融治疗。从以上两个方面考虑,消融治疗可以作为房扑治疗的首选。典型房扑的消融治疗方法是消融右房峡部,阻断围绕三尖瓣环的折返环。非典型房扑的消融治疗相对典型房扑更为复杂一些,首先需要找到非典型房扑折返环的位置,然后才能消融阻断折返环。为了寻找非典型房扑的折返环,需要借助于三维标测系统。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使非典型房扑的消融由不可能变为可能,它不仅有助于找到房扑的折返环,而且能够帮助发现折返环上的关键部位,也即适合消融的部位。如果房扑的折返环位于左房,需要进行房间隔穿刺,以使消融导管自右心部分进入左房。
房扑和房颤一样手术前后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抗凝治疗,从而降低血栓栓塞的风险。典型房扑消融术中成功阻断峡部以后,由于峡部传导很容易恢复,因此往往需要继续观察20~30分钟,然后重新验证确保峡部消融成功。即使如此,1年之内大约有10%的患者房扑复发。这部分复发病人行二次峡部消融术,95%的患者可以获得成功治疗,不再复发。典型房扑消融术后复发绝大多数(75%)发生在术后半年之内。在一组非典型房扑消融治疗研究中,平均随访时间14~20个月,房扑的复发率在14%~27%之间。由于消融的面积远小于房颤,房扑消融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房颤为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