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跖骨头骨软骨病,由Freiberg于1914年首次报道6例第二跖骨头“梗死”的病例后命名。其共同病理变化包括跖骨头扁平、塌陷,继而发生跖趾关节的退行性变,并最终演变为跖趾关节骨关节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受累的跖趾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由于Freiberg病临床进展缓慢,容易被忽略,一旦到了晚期,往往会因严重的骨关节病而需要手术治疗,因此,早期干预对Freiberg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跖骨头的直接创伤和血供障碍是两大主要致病因素。此外,足部畸形、某些全身性疾病,甚至遗传都可能对Freiberg病的发生、发展起协同作用。跖骨头坏死的典型病变主要包括缺血、坏死、关节面骨折塌陷、吸收和重塑等一系列过程。早期诊断Freiberg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降低骨关节病的发生率。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受累跖骨头处酸胀不适感,休息后能缓解,跖趾关节活动度不受影响。跖骨头或跖趾关节触痛可能是仅有的体征。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局限于病变跖趾关节处的疼痛,站立和行走时加重。体检可见部分患趾呈梭形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还可出现锤状趾或叠趾畸形。Freiberg病与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脓肿、跖痛症、应力性骨折、足部肿瘤等一系列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需要加以鉴别,防止误诊。
病变早期,普通X线片可能无法反映跖骨头的任何改变,需要核磁共振才能看到骨坏死;病变中晚期,X线片上可见跖骨头明显增大,变扁增宽,而跖骨颈增粗、变短,关节面不平整,可呈中央性凹陷,边缘模糊或致密,甚至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导致关节僵直。
病一旦确诊,需要积极治疗。对于病变较轻的患者,可先尝试应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口服消炎止痛药、患肢制动、穿戴能使跖骨头减压的矫形支具或硬底鞋等。
许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Freiberg病的手术治疗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一开始人们采用跖骨截骨术,虽然能够去除病变部位,但有趾骨短缩的缺点;后来人们开始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虽然短期效果良好,但长期随访有很多患者出现假体松动引起的疼痛;根据杜大夫介绍,最近国际上流行一种“人工假关节成形”的做法,也就是将原来病变的关节和坏死的骨去除,在断端磨成球窝状,在断端填充自体软组织,经过一段时间愈合后可下地锻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