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课题组的研究表明,先天性重度聋的婴幼儿也有“咿咿呀呀”的发音,即过渡喃语,过渡喃语是不受听觉反馈作用的一种发声活动;并证实聋婴幼儿出生后的8个月内接受早期干预,可获得较好的言语发育。该研究结果是通过对比正常婴幼儿和先天性重度聋婴幼儿言语前期言语发育的特征以其与言语发育相关的认知发育的特征所获得的。研究将先天性重度聋婴幼儿分为聋A组( 8个月以前开始助听)和聋B组(8个月以后开始助听13),并以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录音录像和观察,并对其发声进行了声谱分析。结果显示,咿呀学语(喃语)有过渡喃语(/a-a-a-/,/a-u-u-/,/ e-e-e-/)和标准喃语(/ma ma ma/,/ba ba ba/,/da da da/)之分。言语发育初期的过渡喃语,正常组与聋儿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别;而标准喃语的出现,正常组平均在8个月左右出现,聋A组落后约6个月,而聋B组则落后约13个月。以上结果说明,言语发育的过渡喃语阶段,其发声是不受听觉反馈影响的,而其后的标准喃语和有意义语言的发育,均受听觉反馈的影响。
先天性重度聋的婴幼儿有过渡喃语,容易给人造成“有了咿呀学语,听力没有问题”的假象,因此在讨论聋儿的早期发现问题时,有必要重新认识聋和咿呀学语(喃语)的关系,以及明确咿呀学语的分类问题。针对目前一些保健人员或医生以“小孩有咿呀学语了,听力没问题”为理由,拒绝对怀疑有耳聋的婴幼儿进行听力学检查,以至延误诊断的现象,该研究郑重提醒医生和家长,当怀疑孩子听力有问题时,不管有无喃语的出现,均应积极进行严密的听力学检查和听力学评估,以及时排除听力障碍的可能。该研究的成果为目前开展的聋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