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自21世纪初开始进入三维时代后,随着术者经验的增加,平均成功率逐年增加到目前基本进入平台期,阵发性房颤初次成功率50-70%,多次成功率90%以上,慢性房颤单次接近50%多次约70-80%成功率,并发症发生也稳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随着临床证据的充分,近年来房颤的介入治疗主要是导管消融被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接受。
相对于不断增加的患者群的健康要求,能独立承担导管消融工作的电生理大夫数量增加极为缓慢,因为房颤导管消融的操作极为繁复,即使在每年手术例数过千例的电生理中心,每年也只能培训出2-3名熟练术者,所以如何能使更多的患者获益是个迫切的问题。
房颤能够通过介入治疗“治愈”得益于两点,一是房颤特别是阵发性房颤发生维持机制的明确,肺静脉区域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区域,电学隔离肺静脉区域是房颤能获得根治的基石,而慢性房颤的“病灶”部位不局限于肺静脉区域,所以往往需要在隔离肺静脉后干预其它部位如冠状窦、上腔静脉、心耳、房间隔、房顶、峡部,界脊等,因人而异,目前只有通过射频消融导管边标测边消融;二是医疗器械的进步使得肺静脉区域的隔离成为可能,这其中包括强生公司的CARTO系统和圣犹达公司的ENSITE系统不断的完善,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的不断改进等,新近进入中国市场的冷冻球囊在隔离速度和隔离效率方面可以接近一个中等熟练术者用射频导管进行逐点隔离。要解决当前不断增加的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熟练术者之间的矛盾必须也需要科技的进步,由于肺静脉区域被证实是房颤发病的关键区域,所以很大一部分技术改进就是围绕如何更好更快更有效地隔离肺静脉,近年来各家公司开发出不少的产品,比如环状消融导管、共聚焦超声球囊、激光球囊、冷冻球囊等,其中冷冻球囊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产品,在国外也已经有了上万例的临床证据,总体有效率并不差于导管射频消融。
冷冻球囊的优点是如果贴靠满意,能迅速有效地隔离肺静脉,而且由于采用的冷冻能量,原理上消融过程中产生血栓的风险较低,最大的优点是冷冻球囊技术的使用不涉及很多电生理知识,有心脏介入经验包括冠心病介入、先心介入的大夫最多只要通过培训加上20-30例的临床摸索就可以熟练开展这项技术。
对于相对比较熟练的电生理术者而言,冷冻球囊的优势并不明显,首先它的手术操作时间和导管射频消融比并无优势,平均2小时的操作时间足够一个熟练术者利用导管隔离肺静脉;二是冷冻球囊技术需要清楚的影像辅助,所需的X线放射剂量较大,是普通导管消融的3-4倍以上,而X线辐射对人体是有伤害的;三是如果患者的房颤非肺静脉起源,或者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比如房扑房速等需要电生理技术标测心律失常起源和关键部位,冷冻球囊技术就无能为力了;四是冷冻球囊会致右侧膈神经麻痹,文献报道发生率近1/6,好在绝大部分半年内能自愈,也有报道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相比导管射频消融而言,并发症的总体比例并无明显减低;五是治疗费用比导管射频消融更贵,约10万元/例。
综上所述,就个人而言相当乐意看到像冷冻球囊这样有效的新技术进入电生理领域,来服务广大心律失常患者,也很愿意看到更多的心内科医生投入到房颤介入治疗的工作中来,个人对于新技术也很好奇,很有兴趣,但是我觉得更大的兴趣在于研究每一例患者的心律失常机制,多标测多分析,推断出心律失常的确切机制,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这一点是无法单纯通过冷冻球囊技术达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