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健康的新理念,即现代人对健康的诠释,健康不等于没病,现代人追求的健康理念是身心健康:即身体健康、心理平衡、道德完美,适应力强。这样健康已从一个单纯的生理指标上升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处事能力等多方面统一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十大标准:如精力充沛、睡眠好、眼睛明亮、肌肉皮肤弹性好、体重标准、适应能力强、处事乐观等。其实这种身心健康的理念,古代早有论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形神合一的健康观。如何能够实现形神合一的健康人生呢?注重养生是您到达健康彼岸的舟楫和桥梁。
养生重在四调
一、调精神:
精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对生命的存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精神是以阴精为物质基础,精足则神旺,精衰则神疲;精神的过用,又能耗伤人的阴精。因此,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进人体健康与益寿延年,而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使人致病。所谓调神养生,即精神养生,就是通过对心神的怡养、情志的调摄等方法,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的高度统一,以延年益寿。
(一) 虚静益神:
调神摄生,静养为首。经常保持思想清静,心态平和,不为名利和物质所累,即“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这是调摄精神,益寿延年的重要方法。正如《内经》所说“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有助于肾精的封藏,精气充盛,可以内养五脏,外御邪侵,则身体强健,病无从由生。
(二)省思养神
《内经》认为:“思则气结”是说思虑过多会导致气机郁滞,使气血不能正常的循环流通,日久气郁化火,耗伤精血,从而导致肾中精血亏损。省思少虑,养心敛思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保全肾中精气,使肌体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神清气爽,健康长寿。
(三)畅怀怡神
畅怀是指舒畅情怀,即舒调七情六欲,使其畅达,以利心神和调,五脏安定。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但七情过极对肌体健康危害极大。《内经》认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从而影响到肾中阴精之藏守。舒畅情志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古人论述颇多,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如诗歌词赋、琴棋书画、花木鸟鱼、艺术欣赏、古物收藏、旅游垂钓等。这样,精神有所寄托,去除烦恼,陶冶性情,抒情畅志,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养生长寿。
二、调呼吸:
调呼吸又称调息,是道门养生的入手功夫。顾名思义,调息是能过气息的调整以达到护肾养生的目的。中医认为“呼出心于肺,吸入肝于肾”
天地之精气通过口鼻吸受,入藏于肝肾,对肾中精气有培补充益之作用。而体内浊气则通过心,肺的作用而排出体外,从而实现吸清呼浊、吐故纳新之清浊气体交换。调息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用二吸一呼的深呼吸方法以达到养生护肾的目的。调息的方法如能与调神的方法联合运用,其效果更佳,即《内经》所谓:“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现代医学认为:深呼吸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肌的功能,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重要脏器的氧供等作用。
三、调起居:
起居失宜是中医学内伤性致病因素之一,《内经》强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形于神俱”之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一)起居有常:
常即是规律,是说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中医认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是早衰的主要原因之一。资料表明,双休日,五一、十一长假之后是医院就诊病人的高峰。此间的起居失宜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二)顺应四时
适应自然规律,亦即顺应自然以养生。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息息相关,人们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使人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界变化的节律保持同步,此即中医所谓“人与自然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天人和合之意。人的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寒暑的变化,做到衣着适当,饮食合理,起居合宜,动静相随,才能保持健康,增强体质,避免邪气的侵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内经》提出“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就是要求人们养生必须遵循四时变化规律。
(三)劳逸适度
中医认为过劳过逸皆可致人于病。过劳包括体劳、神劳和房劳过度等方面。体劳过度即劳力过度,是指长期从事劳动或运动,用力太过,劳伤形体而积劳成疾,其致病特点一是耗气,二是伤形。前者劳力太过,导致内脏精气耗损,功能减退,可见少气懒言、气喘汗出、神疲困倦、形体消瘦等症。后者长期用力太过,劳伤筋骨,组织损伤,久而积劳成疾。
神劳太过是指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其致病特点主要是耗伤心脾,心藏神,主血,长期劳神太过,则耗伤心神,耗损心血,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脾主动化,在志为思,长期思虑太过,则耗伤脾气,使脾失健运,可见纳少、腹胀、便溏等症。心脾两虚,肾精之化源不足,日久可导致肾精亏虚而出现腰膝酸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
房劳过度是指房事太过,或手淫恶习,或妇女早婚多育,其致病特点是耗伤肾精肾气,可见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头昏耳呜、性功能减退、或遗精、早泄、阳痿,或月经不调、带下过多、或不孕不育等病变。
过逸指过度安逸,长期安闲少动,或长期用脑过少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诸多病变。如食少、胸闷、腹胀、体倦乏力、肌肉软弱或虚胖臃肿,或动则心慌、气喘、汗出,或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或眩晕、胸痹、中风,以及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内生等病变。
四、调饮食:
中医主张人的饮食应该适时适量,不可过饥过饱,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洁净,强调
“药补不如食补”的补法原则。主张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能够收到药补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药物性能的偏胜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
(一)饮食有节
饮食是供给肌体营养物质的源泉。饮食有节是强调饮食要适时适量,不可过饥或过饱。过饥则长期饥饿,饮食量过少,其致病一是伤胃,是以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纳谷不足,胃腑气阴受损,可出现胃脘嘈杂疼痛,泛吐酸水等症;二是气血生化不足,由于饮食是气血生化之本源,长期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导致气血亏虚的病理变化,使脏腑组织失养,功能衰退,在儿童时期,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三是正气虚弱,由于长期饮食量少,导致营养不足,形体消瘦,正气虚弱,易感外邪而生病。过饱则长期饮食超量,或暴食暴饮,其致病一是饮食停滞,损伤脾胃,由于饮食超量,使脾胃难以消化,,以致食积不化,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腹泻、厌食等症。二是痰湿内生,食滞日久,脾运失健,产生聚湿、生痰、化热的病理变化,进一步导致痰饮、肥胖、心脉痹阻、以及咳嗽、气喘等诸多病变,小儿食滞日久,可导致疳积。
(二)饮食有洁
饮食洁净是护卫健康,防止疾病不可忽视的内容。饮食不洁是指饮食被污染、或生冷不洁、腐败变质以及有毒食物。其致病一是损伤肠胃。食入不洁之物,使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脘腹疼痛,嗳腐吞酸、呕吐、腹泻、下痢脓血等胃肠道疾病。二是食物中毒。食入被毒物污染或有毒之物,会引起食物中毒,轻则脘腹疼痛、呕吐、腹泻,重则昏迷,甚至死亡。三是引起肠寄生虫病。可出现腹痛、面黄肌瘦、嗜食异物等症。
(三)注重食补
食补是中医补益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一书
中就提到: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中医学也常强调“药补不如食补”,认为食补是最好的补益方法。其实民间很多食补的用品同时也是药品,这就是前人所谓的“药食同源”。比如山药这味药,又是我们家中餐桌常备的食品,它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该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既长于补脾、肺、肾之气,又能滋脾、肺、肾之阴,为平补三经之良药,且兼具涩性,又有固肾涩精的功效,对于肾气虚之腰膝酸软、夜尿频数或遗尿,滑精早泄,女子带下精稀;
阴虚之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耳呜,以及消渴病之气阴两虚证皆可运用,也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肺虚咳喘等症。我们喜欢的核桃仁也是临床常用的补肾药,它性味甘温,归肺、肾二经,有温补肺肾,纳气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虚咳嗽,肾虚气喘,虚劳喘咳等,又有助肾兴阳,益精补髓健脑的作用,治疗肾虚阳痿,腰膝酸软,性欲低下,以及耳目不聪,失眠健忘等。又如果物中桑葚子有滋养肝肾,益精补血的作用,为平补肝肾之佳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呜耳聋、须发早白、失眠遗精、腰膝酸软、消渴等症,同时,它又能生津润肠,常用于是治疗津伤口渴,阴虚肠燥之大便秘结等等。从以上所举具有药食同源的食疗之品皆具有性质平和,无寒热偏极之特性,可以久食而无伤脏腑的气血阴阳,但亦需辨证给予食补,方能达到食补的目的。
健康的人生来自科学的生活方式,据了解,截至2003年底,北京市共有百岁以上的老人257位。经调查发现,这些老人在很多方面很相似,比如生活有规律,经常锻炼身体,饮食有节制,心胸开阔,性格温顺,家庭和睦等。人口专家认为,除遗传优势外,可能正是这些因素成就了他们的健康长寿。
通过这次讲座,希望大家建立起一个信念,健康和长寿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培养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个个都能成为老寿星。(文/刘玉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