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肥胖 又称为 向心性肥胖、腹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是一种以脂肪细胞在腹部积聚突出,腰围和臀围比例明显增大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由于腹部接近肝门静脉,脂肪易于被肝脏吸收,增加血中脂肪水平,容易引发冠心病和卒中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自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腹部电针结合灸法治疗虚证中心性肥胖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在本院专科病房与门诊选取符合2004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代谢综合征会议关于中心性肥胖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43例;年龄18~60岁之间;中医辨证属脾虚湿阻型39例,脾肾两虚型21例;以上所有病例通过问诊、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肥胖症, 无其他严重疾病;随机1:1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30例)
(1)腹部电针。取穴:中脘、气海、天枢(双)、梁门(双)、外陵(双)、大横(双)及腹部凸起处。配穴:脾虚湿阻型加脾俞、阴陵泉;脾肾两虚型加关元、脾俞、肾俞。患者仰卧,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按肥胖度选取30号的40~60mm针灸针(华佗牌无菌针灸针),按毫针常规刺法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应用长城KWD-808II电针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在双侧天枢、大横处加电针,选择连续波波型,频率为50~10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2)温针灸治疗。主穴使用温针灸法,配穴采用毫针刺法治疗。剪取1.5~2cm长艾段或艾柱插入主穴毫针针柄点燃,每次每穴2~3壮,其它配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40分钟。同时配合肚脐神阙穴隔姜隔盐灸,每次2壮,根据病人虚证严重程度及改善情况予以加减。(3)疗程:温针灸疗法可根据病人体质每日或隔日进行,每周3次。腹部电针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女性月经期停止治疗。
2.2 对照组(30例)予腹部电针治疗,余皆同治疗组。
2.3 观察方法 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腰围、腰臀比、体重、体质指数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的方法,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或t@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肥胖症疗效评定标准参考1998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联合会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2]拟定,近期临床痊愈:体重已达标准体重或在超重范围内,或平均腹围降至正常范围内;临床显效:体重下降>5kg或平均腹围减少>10cm;临床有效:体重下降3~5kg或平均腹围减少3~10cm;临床无效:体重下降<3kg或平均腹围减少<3cm。
3.3 经x2检验,两组治疗后病情程度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围、腰臀比、体重、BMI指数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说明治疗组疗后所反映的治疗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
中医学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主要与脾胃肾的功能密切相关,其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本为脾胃肾虚,运化失司,标为痰瘀、水湿、脂浊凝滞,脾胃肾功能失调是本病的病机关键,肥胖的病因病机虽有多种,但最终致脾胃肾功能失常,不能输布精微,调节水湿,而变生膏脂痰湿,著于肌肤,发为肥胖。因而针灸用穴应注重脾胃肾三经穴及相关特定穴的选用,局部与远端输穴相配,以共奏健脾和胃,补脾益肾,化痰涤浊,调脂减肥之功。“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恰好为灸法适应症。其中温针灸法是针刺与艾灸结合的一种治法,针刺的疏通经络、气血作用较好,而艾灸则兼具温通与温补双重功效,两者结合则可补泻兼施,再配合隔姜隔盐灸,对虚证型中心性肥胖症实行标本兼治。腹部电针治疗可以通过电刺激调整患者胃扩张和胃排空的功能,使饥饿感减轻或消失,食欲下降;能使体脂分解加速,消耗增加,调节内分泌功能,抑制兴奋的迷走神经,加强脂肪分解,促进新陈代谢。
现代医学认为:中心性肥胖与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内分泌因素及饮食生活习惯相关。针灸治疗中心性肥胖的机理为:(1)通过对神经系统的调节达到减肥作用:针灸可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外周血和中枢神经肽Y的含量增加产热,降低饥饿中枢(LHA)的兴奋性,提高饱食中枢(VMH)的电活动频率,抑制肥胖者亢进的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2)有效调节内分泌紊乱:针灸可明显降低下丘脑瘦素和INS水平及OB一R基因表达水平,取得良好减肥疗效;(3)促进内脏功能:可以使基础胃活动水平降低,抑制患者过亢的食欲及胃肠消化、吸收机能,并能延长餐后胃排空时间,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4)有效调节脂质代谢:通过针灸可以使人体中过氧化脂质含量下降,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目的。采用腹部电针结合灸法的疗法,可以标本兼治,减轻体重,改善临床症状,从而说明腹部电针结合灸法治疗虚证中心性肥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