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积滞与疳症有轻重程度的不同。积滞是指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疳症是指气液干涸,身体羸瘦,往往是积滞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的说法。小儿感染诸虫,也可转为疳症。
现代医学所说的“小儿营养不良”与疳症的临床表现相似,小儿营养不良是摄食不足或摄入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的结果。
1、诊断
1.1 临床表现
1.1.1 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睡卧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舌苔厚腻。
1.1.2 气血两亏:面色萎黄,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萎靡或烦躁,睡卧不安,
啼声低小,四肢不温,发育障碍,腹部凹陷,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2、辨证
小儿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不调,乃成积滞。积滞日久,脾胃更伤,转化为疳。脾胃虚寒薄弱,则乳食难以腐熟,而使乳食停积,壅聚中州,阻碍气机,时日渐久,致使营养失调,患儿羸瘦,气液虚衰,发育障碍。
3、治疗
3.1 积滞伤脾
3.1.1 治则:消积导滞,调理脾胃。
3.1.2 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捏脊。
3.2 气血虚弱
3.2.1 治则: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3.2.2 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
3.3 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揉上马、运内劳宫。
3.4 烦躁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
3.5 口舌生疮加掐揉小横纹。
3.6 目赤多眵泪,隐涩难睁者,加清肝经、揉肾纹。
3.7 兼见咳嗽多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
3.8 便溏加补大肠、推下七节骨。
3.9 本病单用捏脊配合针刺四横纹治疗,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效果亦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