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8日,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儿童重症中心成功为一名患有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7岁男童实施了体外膜肺救治,患儿目前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并已康复出院。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体外膜肺技术救治儿童呼吸衰竭。该技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儿童重症监护专业已占领生命支持技术制高点,也标志着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儿童重症中心生命支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八一儿童医院儿童重症中心许煊主任介绍,患儿王某于2008年11月27日晚因“咳嗽伴发热10天,加重后伴意识障碍2天”从承德转入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接诊医生根据患儿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该患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明确,入院后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2008年11月28日患儿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并出现精神意识改变等中毒性脑病症状,经胸片复查后发现患儿左肺阴影明显扩大,考虑诊断“大叶性肺炎,呼吸功能衰竭”明确,而在高呼吸机条件下患儿氧合功能仍无法改善,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低,综合以上情况考虑患儿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就在患儿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北京军区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院长封志纯教授迅速组织儿童医院PICU、体外循环、麻醉及心外相关医务人员针对病情展开讨论,讨论后果断决定对其实施体外膜肺治疗,以便在最快的时间内挽救患儿生命。
方案既出,所有医护人员开始行动。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体外循环医生、手术护士迅速到位,监护病房内,手术灯下,消毒,铺巾,切开,插管,一气呵成,体外膜肺机、体外循环机开始正常工作,呼吸机参数调整适当,当暗红的静脉血经过氧合后变成鲜红的动脉血回到患儿体内时,传说中的起死回生在现实中出现了。心电监护提示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由40%升高到99%以上,复查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迅速由不到40mmHg提高到100mmHg水平,经过一个下午的紧急救治,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中毒性脑病症状消失了,患儿转危为安。经过四个紧张的日日夜夜,对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一次比一次好转,胸片也可见胸部阴影逐渐缩小,患儿病情趋向好转。12月2日,体外膜肺的血流速度已降至300ml/min,氧浓度为0.3,患儿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心率都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这也标志着体外循环机所有机器参数已达到可撤离体外膜肺机水平。根据患儿病情恢复情况,为减少后续并发症医生决定撤离体外膜肺机。2008年12月2日下午12时,随着股静脉插管顺利拔出患儿股静脉,宣告了本次重症肺炎体外膜肺救治的成功,这也是国内首例体外膜肺成功救治重症肺炎患儿。
儿童重症肺炎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甚至生命的一种疾病,目前国内对儿童重症肺炎的治疗手段还停留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滴入和呼吸机治疗上,仍有部分进展快,病情重的儿童重症肺炎患者出现极高的呼吸机参数甚至高频通气下仍然难以保证正常的氧合,因而失去生命。此次体外膜肺在儿童重症肺炎救治方面的成功应用,为体外膜肺技术在儿童危重症救治中做了可贵探索,为危重症患儿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也为体外膜肺在儿科领域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体外膜肺是近年来在体外循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是重症监护病房高端有效的生命支持手段,目前,体外膜肺能够弥补临床上球囊反搏、呼吸机等手段仍无法维持生命体征的极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救治道路,是生命支持领域的龙头技术和专业制高点。体外膜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简称ECMO,是在一定时间内可代替心肺功能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将血液通过动静脉插管从体内引到体外,然后在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膜肺)内与氧气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再用高速离心泵将血通过动脉插管灌入体内,使患者获得有效的循环支持,以此改善低氧血症,并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ECMO治疗期间,心脏和肺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这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了宝贵的恢复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