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跛行就是病人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一走路下肢就会出现酸胀、疼痛、麻木等一种或多种不适感,主要为疼痛、麻木,以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在临床上我们把这种症状称之为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严重程度我们通常用跛行距离和缓解时间来判断轻重。跛行距离是从走路开始到出现疼痛时的行走距离,严重的病人走50~100米就可以出现明显的不适感。疼痛缓解时间是指出现疼痛后,经过休息疼痛缓解,从疼痛到不痛的这段时间称之为疼痛缓解时间。一般病人的缓解时间为2~5分钟。
能引起间歇性跛行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主要是应为下肢缺血引起的。最常见的疾病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间歇性跛行的严重程度与下肢缺血程度呈正比,间歇性跛行的疼痛部位与血管硬化闭塞的部位相关。一种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主要是因为支配下肢的神经受到压迫。最常见的疾病为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的严重程度虽然不能准确反映出腰椎椎管狭窄的程度,但是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往往说明神经受压迫程度比较重。
无论是那种原因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如果出现了,都说明疾病已经比较严重了,都应该马上到医院来就医。其中血管科、骨科,是这类病人必须就诊的科室,动脉彩超、腰椎MRI是这类病人必须做的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