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问题经常困扰着肝硬化病人:1、有门静脉高压症并出现消化道出血如何治疗2、有门静脉高压症没有出现消化道出血,但有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要不要手术切除脾脏。
门静脉是由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正常情况下脾脏及肠道的血液都经过门静脉流入下腔静脉,回流入心脏。打个比喻,肝脏就是一个仓库,而门静脉就是进入仓库的必经之路。如果门静脉出现狭窄或堵塞,必然会造成来自消化道和脾脏的大量血液无法到达肝脏,瘀滞在门静脉系统中,门静脉压力增高,这就是所谓的门静脉高压症。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的原因有很多,在我国主要是肝炎后肝硬化及血吸虫性肝硬化。
一、大出血危及生命
门静脉这条主要通道堵塞后,其属支脾静脉也不通畅,脾脏内的血液就没有出路,导致脾脏肿大,瘀滞一段时间后脾脏的功能也会发生改变,导致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脾脏中的破坏增多,临床表现为全血象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下降,皮下和齿龈出血等。当门静脉高压持续存在时,瘀滞在门静脉中的血流必然要另找出路,这些出路就是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侧支循环。正常情况下,由于主要通路通畅,这些侧支很少开通,但在门静脉高压症时,这些侧支会开放并逐渐扩张以分流血液,缓解门静脉高压。在所有的侧支循环中,最早受到影响、压力差最大以及改变最明显的就是位于胃底食管下端的静脉。当门静脉血借此通路分流时,会在此留下大量扭曲扩张的静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曲张静脉会发生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
二、治疗
那么,是否所有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都需要手术治疗呢?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事实:由于后肝硬化是造成门脉高压的根本原因,同时肝硬化又是不可逆的,所以门静脉高压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而不是病因(肝移植除外)。我们可以将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分为三种情况:没有出过血、急性大出血和出血控制后恢复期,不同情况下治疗方法是各不相同的。
1、没有出血史而仅有脾肿大脾亢一般不主张行预防性手术,但有2种情况可以适当放宽手术的指征:⑴胃镜发现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伴有红斑征,且红斑征面积比值大于20%。⑵脾肿大脾亢限制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并对家庭生活和经济造成巨大负担。
2、急性大出血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和内镜治疗,如果无效还可以采用介入治疗,一般不宜行急诊手术。因为大出血后病人的全身情况、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均明显恶化,无法承受手术的再次打击,仓促手术只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和死亡率,而且现在的非手术治疗能够使绝大多数病人的出血得到控制,顺利地度过危险期,为下一步预防再出血创造全身和局部条件。
3、出血控制后恢复期的病人全身情况和肝功能逐步改善,此时可以考虑早期行手术治疗,等待时间太久可能会导致再次出血。资料显示,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一年内再出血率可达60%~70%,二年内再出血率接近100%,首次出血死亡率为40%~70%,此后每次出血死亡率会更高。而且每一次出血会造成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因此,及时的手术治疗可给患者带来许多益处,具体包括:①发生再出血的可能性明显减少,这既避免了每次出血给肝脏或其他器官造成的损害,又节省了每次救治所需要的高昂费用。②脾功能亢进得以改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提高。③门静脉压力适度降低,明显改善胃肠功能和机体营养水平,同时有利于腹水的预防和治疗。④因为肝脏功能趋于稳定和好转,生活质量会有明显提高。
三、术式
手术方式有断流术和分流术两种,各有各的优缺点。分流术是通过血流改道来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对肝功能要求高,术后易产生肝性脑病,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断流术是通过阻断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同时保留食管旁自然分流链来达到止血目的,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对肝功能要求低,肝性脑病少。随着近年来门静脉系统解剖的深入研究,手术技巧的改进,断流术后的再出血率已经明显降低,基本达到分流术的水平,因此断流术已经成为国内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流术式。
对于反复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差的病人,不能耐受断流术和分流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肝移植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