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患者常喜辉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依依不舍地离开充满感情的309医院肝胆外科,满意地回到山西老家。据悉,这是我院实施的首例腹腔镜下脾脏射频消融术,也是我院首次收治“高雪氏”病患者。
患者系37岁壮年男性,因反复出现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检查发现脾脏肿大,但原因不能确定。从此,患者辗转于大江南北,经过协和医院、301医院、武汉同济医院等多家医院反复多次的检查,确诊为“高雪氏”病。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家族性常染色体遗传病,以脾脏肿大、白细胞血小板持续下降、肝脏功能异常为特点,肝脾活检镜下可见“高雪氏细胞”。
由于患病时间较长,患者的脾脏由原来的“香蕉”大小疯狂生长到盆腔,最长经达33.9cm,患者每日小心翼翼地生活,担心随时出现脾脏破裂出血,危及生命。为了彻底解决脾脏功能亢进和脾脏肿大而且不愿接受开刀手术,患者多家医院咨询,最后通过多种途径,慕名找到移植中心肝胆外科李虎城博士,并入住肝胆外科接受治疗。入院后李虎城副主任对病人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检查,生活和精神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围绕“高雪氏”病的诊断和治疗与患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在邹一平主任的支持下,决定放弃传统的开腹脾脏切除术,将腹腔镜和射频消融两项微创技术结合起来,既达到了进一步明确诊断、降低脾脏功能的目的,又能够避免腹部30cm的切口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
5月27日,李虎城副主任在黄辉、王瑞官、蔡重芪、王燕医生的协助下,只在病人腹部切取两个1.0cm切口、一个0.5cm切口,在腹腔镜监视下,使用直径只有2mm的射频针,直接插入脾脏实质内,在脾脏内打开射频针,伸出9个电极,自上极向下依次对巨脾进行消融,每次可以毁损脾脏7cm。由于脾脏已经长满腹腔,严重影响了镜下视野,加之病理性脾脏质地很脆、病人凝血机制障碍,术中出血凶猛,使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李虎城主任克服重重困难,采用不同方位交叉射频、电凝与射频相结合等方法,历时4个小时,连续射频消融7个点,并成功控制住了脾脏出血。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复查B超及增强CT提示脾脏内大片坏死区,约占整个脾脏的1/3,脾功能亢进有所缓解,白细胞和血小板开始回升,术后13天患者痊愈出院。
腹腔镜下脾脏射频消融术是继腹腔镜肝脏射频消融术后的又一次进步。由于脾脏较肝脏更容易出血,射频消融术具有更大的风险,所以国内开展腹腔镜下脾脏射频消融术的单位较少。我院首例腹腔镜下脾脏射频消融术的成功实施,为今后开展脾脏疾病的射频消融术以及腹腔镜下脾脏的微创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