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惑的酒吧里,一位衣着光鲜的时尚女郎,跷着二郎腿,手扶高脚鸡尾酒杯,优雅地吸着香烟,双唇间倾吐出弥蒙的烟圈……”这是很多影视作品中惯用的镜头,用来展现女性人物的时尚优雅。 生活中,二郎腿也俨然成为了现代女性工作休闲时最常见的腿部姿势。然而,跷二郎腿并非如我们所认识的那般舒服高贵,在这样一个已经大众化了的姿势背后,谁会知道跷二郎腿其实正在慢慢伤害着我们的健康呢? 不只是女性,我们周围的很多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都习惯性地翘二郎腿,以至坐下后马上跷起二郎腿成为潜意识的习惯动作,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样比较舒服,尤其女性认为跷二郎腿很优雅。但事实上,表面优雅的二郎腿背后,是引发疾病的潜在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二郎腿”与健康尤其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那么“二郎腿”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呢?我国诗人流沙河曾撰有《二郎腿的解释》一文,饶有风趣地解释了二郎腿的来历。他指出:“二郎腿”不但川省有此说法,外省也有。这是二郎神的坐姿。鄙人故乡川王庙正殿上所塑二朗神像,以及吾蜀都江堰二王庙旧时二郎神像,皆如此状。二郎其人,传说是秦时郡守李冰的次子,助其父凿离堆,斩蛟除害,死后封二郎神。用专业术语说,“二郎腿”应该是禹步。相传大禹竭尽心力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得了偏瘫,一条腿僵死了,成了跛子。后有巫师作法,一只脚跳着走,一只脚跷着,自称是“禹步”,其实就是在模仿大禹。后演变至今,被称为“二郎腿”。
翘二郎腿由于坐姿变形,尽管暂时感觉舒服,但时间久了后会造成身体的种种不适和疾病,严重影响健康。如人体正常脊椎从侧面看应呈“S”形,而跷二郎腿时容易弯腰驼背,久而久之,脊椎便形成“C”字形,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骨盆和髋关节由于长期受压,容易酸疼,会出现骨骼病变或肌肉劳损,并压迫到脊神经,引起背部疼痛。特别是坐公车时,如果遇到急刹车,交叉的两腿来不及放平,容易导致骨关节肌肉受损脱臼。跷二郎腿时,两腿通常会夹得过紧,使大腿内侧及生殖器周围温度升高。对男性来说,这种高温会损伤精子,长期如此,可能影响生育。老年人多有前列腺增生,长时间跷二郎腿会压迫盆底肌肉收缩,使增生的前列腺向尿道管扩张,从而压迫尿道,由此造成排尿困难。跷二郎腿还会影响前列腺局部的微循环,使前列腺腺管排泄不畅,有可能使慢性前列腺炎加重。女性跷二郎腿也会导致局部温度升高,这样在会阴处形成温暖潮湿的环境,可引起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外阴炎或者阴道炎。久跷二郎腿,容易造成盆腔内气血循环不畅,引起附件发炎,如果病原体经生殖道上行感染并扩散,有可能影响整个盆腔。另外,有痛经史者,常跷二郎腿还可能加重痛经。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张大妈是个牌友,麻将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手气总是不错。烈日炎炎,老人们户外的活动减少了很多,家里的牌桌成了老姐们锻炼心智的战场。周末一过,孩子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四个老姐们可以痛痛快快切磋一下,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大家意犹未尽,不过张大妈却觉得胸闷、气短,双腿麻木,右脚趾头疼痛,发现怎么小脚趾头颜色暗红呢。赶紧去医院,经过检查后诊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足。大妈奇怪怎么会这样,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和检查,了解到大妈有翘二郎腿的习惯,告诉她这就是“元凶”。住院一个月张大妈终于好转出院了,之后逢人就劝人不要翘二郎腿了。
众所周知,老年人常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动脉硬化是这些疾病的基本病理基础,尤其糖尿病、高血压多伴发下肢血管斑块致狭窄甚至闭塞。跷二郎腿时,一侧小腿弯内的N动脉、N静脉被膝盖压迫,非常容易影响下肢血液循环。两腿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麻木,如果血液循环再受阻,静脉回流不畅,很可能造成腿部的血管曲张或血栓栓塞。血液上行不畅,还会使回流心脏和大脑的血液量减少或速度减慢,影响大脑和心脏功能,也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更应警惕。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通常都是多发和弥漫性病变,下肢更为突出,长时间翘二郎腿动脉流出受阻则影响下肢末端供血,可导致肢端缺血甚至坏死,而成为糖尿病足致残。
由此看来,并不是自己感到舒服的坐姿就是好坐姿。正确的坐姿应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如有可能,应使膝关节略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疲劳。久坐之后,应活动一下,松弛下肢肌肉。长期久坐着的人,或者有上述慢性疾病者,最好少跷二郎腿。如果一时改不过来,也要有意识控制跷腿的时间,两腿切忌交叉过紧,几分钟应变换一种坐姿,或一段时间后,站起来多走动一下。这样才能避免“二郎腿”给我们造成的伤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