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第二大女性高发恶性肿瘤,宫颈癌的手术治疗观念正在向改善疗效的同时尽量缩小患者创伤方向转变;以顺铂为主的单药或多药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一、手术治疗
1、保留功能的手术 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妇科肿瘤医生们开始注重在不影响患者治愈率的前提下,对根治术进行改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卵巢功能、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等。
1.1 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随着宫颈癌发病年龄的年轻化,50%的患者小于50岁,且早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88-97%,越来越多的患者渴望生育。目前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主要有: (1) 腹腔镜下的阴式根治性宫颈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2) 经腹行根治性宫颈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其主要适应证为:(1)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2)早期浸润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Ia2-IB1;(3) 肿瘤直径≤2cm;(4)无淋巴结转移的证据;只要病理无高危因素,该类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相符,分别小于5%和3%。肿瘤直径大于2cm、脉管间隙浸润和切缘距瘤缘小于0.5-0.8cm,与复发率增加相关,其中前者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相对于腺鳞癌或透明细胞癌而言,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由于发生远处转移几率大,是该类手术的禁忌证。对于青少年患者、阴道解剖结构异常、妊娠合并宫颈癌以及阴道手术经验缺乏的医师而言,可改用经腹途径的宫颈根治性切除。
尽管相关手术已开展多年,但是总体而言,术后妊娠率仅为40%左右,而且腹腔镜下阴式宫颈根治性切除术效果优于为数不多的开腹手术途径。此外,多个小样本资料显示,在密切随访的前提下,对于Ia1期患者行宫颈锥切加或不加化疗也是安全可行的。
1.2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手术(NSRH) RH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5-80%,而且20%的患者可存在长期盆底相关功能障碍。上世纪80年代,Sakamoto等首创了保留自主神经的“东京术式”,即将主韧带分为血管部和神经部,手术时仅切除血管部而保留其神经部,从而可以完整保留膀胱直肠功能。该术式主要适用于肿瘤直径Ib1期以及予以新辅助化疗后Ib2-IIa期的患者。
近年来,该手术的主要进展为腹下神经和子宫深静脉的识别,以及腹腔镜神经导航系统、电刺激、吸脂、超声乳化等分离盆腔内组织方法的应用。已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该术式能明显改善Ib2期和Ⅱa期患者的术后相关症状。该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在不影响预后的同时保留了盆腔自主神经。但是,由于手术本身减少了宫旁、主韧带和宫骶韧带深层的切除范围,是否增加复发目前仍有争议。
1.3 腹腔镜保留功能的手术 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首次报道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其损伤小、恢复快,很快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患者在失血量、住院时间上占有明显优势。多数学者认为,对于那些早期无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推荐使用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保留功能的宫颈癌根治术因为术中出血少,视野暴露更清晰,特别镜体对神经、血管的放大作用,可以较为清晰暴露神经和盆底血管走形,比开腹手术更具有优势,手术效果更好。但是,相对于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也有其特有的并发症如:空气栓塞、电烧伤和穿刺部位肿瘤转移等。另外,腹腔镜还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或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前评估,如在腹腔镜术中发现已有腹腔内或多处盆腔或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则无需扩大手术而改为化疗或单纯放化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