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骨科疾病如骨关节炎、关节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通过手术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病痛。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术后一周以内已经下地行走,并在出院时可以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因此,许多患者认为手术是治疗疾病最重要的一环,术后效果好就意味着万事大吉,一劳永逸了;如果症状无复发或加重,便不需再次复查;加之工作繁忙,到医院复诊程序繁琐、等待时间长,更不愿再来复查。
其实如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完成手术只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阶段,术后的定期随访及康复指导是疾病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对于恢复肢体功能、巩固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及预防意外情况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来说,术后复查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长期。那么,术后复查都有哪些内容、需要什么时间来复查及如何复查才能最便捷呢,以下逐一道来。
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半年内,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指导患者从既往的病痛及手术创伤中如何科学、快速的恢复功能及日常生活、工作。有些患者胆子比较大、身体素质好、功能恢复快,过早及过量的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有此患者谨小慎微、身体状况一般,过分担心术后并发症发生,导致功能锻炼大打折扣,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生活,这些对手术的偏颇认识及错误的康复方法都会影响治疗效果;此外,这一阶段还要观察并预防术后感染、内固定物有无位置变化、身体内环境有无变化等情况,在复诊时要根据疾病的不同进行X线、抽血化验等检查。因此需要与医生的定期沟通与接受指导,这一阶段复查的时间间隔也比较密集,通常时间为术后6周、3月、6月。
术后中期一般指术后半年至术后两到三年,这段时间患者身体状况已比较稳定,部分患者重新参加体育运动或投入到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有点儿类似于汽车的定期年检及保养,复查主要目的是定期观察内固定物有无位置变化(是否需要取出或调整),相关部位有无疾患发生及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故而时间间隔也逐渐延长,通常为术后1年、2年、3年。有些疾病如大多数的骨折在此阶段内已愈合,并可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术后的长期复查主要是对患者长期疗效的观察及处置,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吧。比如做过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人工关节的材料会逐渐的磨损,假体固定的牢固程度可能逐渐下降,并有迟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因此需要定期观察患者影像学及肢体功能、不良症状的变化,必要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对于做过脊柱手术的患者,特别是对于体内置入内固定材料的患者,随时间延长可能发生手术相临脊柱结构的病变,也同样可能出现内固定材料的松动及迟发性感染等病症;根据本阶段的特点,复查可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如果术后十年以上或有上述并发症的征兆时可根据情况缩短复查间隔,必要时由医生进行相应处置。
那么如何才能便捷的完成复查呢?首先要选择正确的医生,一般来讲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及主刀医师是对患者病情最了解的,因此,出院时应详细询问他们的门诊时间,最好到他们的门诊就诊;复诊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利用网络、电话跟医生预约一下,以免因门诊时间调整或其它事务原因无法找到您的医生而影响您的治疗;复诊时最好携带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影像胶片及历次复诊资料,以便医生系统分析、对比您的病情变化,给予您准确的建议及指导;最后,请您在同一家医院就诊时一定要始终使用同一个就诊编码,大多数医院称之为“ID号”,这是每位患者在医院就诊的唯一身份标识,通过“ID号”,医生可以在医院信息系统中便捷的调取您的既往病历资料,也能方便医生准确合理的分析每位患者的病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