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疗法亦称“意疗”,是一种运用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情绪、精神障碍和某些躯体疾病的方法。可用于精神科临床且较为独特的主要有情志相胜法、阴阳相胜法、移精变气法及祝由法等。
一、情志相胜法
是按五行相克的规律,采用一种情志克制另一种过亢的情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神经症患者多见的情志为:怒、思、悲,当崩普通心理疗法无效时,采用此法,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认为其作用机理是:可解除致病情志量,改变情志刺激方向,并可使刺激内容重新组合。具体方法有愤怒疗法、喜乐疗法、惊恐疗法、悲哀疗法等。临床上可用愤怒之法治疗因思虑过度损伤脾土的不能食、不寐、郁证等疾患,另外某些癫狂、痈证的治疗也可配台使用此法。对于因为过度悲伤所致的心痛、心下痞结、胸膈不舒诸症可以喜乐疗法治之。
惊恐疗法可用来治疗过喜所致之病,如笑不休、不寐、癫狂等。在使用本法时要注意控制刺激强度,用作治疗的情致刺激,必需超过、压倒致病的情致因素,而又中病即止,且要根据病因选用有针对性的情致刺激;
二、阴阳相胜法
是根据阴阳属性的不同,多采用相反方向的调节,以打乱病人原有的病理节律。如气逆所致人体上部发生的病症,为了降逆,须选用恐吓的情感治之。因“恐则气下”,可镇上逆之气。《灵枢一杂病》篇说:“哕,……大惊之,亦可已。”
即是本法的具体应用。又如,气血瘀结人体上部,为了行气破瘀,根据其在上者“因而越之”的原则,选用怒的激烈情感治之。“怒则气下”.气行则血行,瘀血随上逆之气而吐出,病渐转愈。另外用此法调节不良情感,在临床运用上有其广泛的实用性,值得借鉴。
三、移情变气法
是通过语言、行为等转移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借以调整其逆乱气机.使精神内守,而使疾病痊愈。此法适应病症较广,诸如健忘、呕吐、胸痛、消渴、心痈等疾患皆可选用。但在做症状转移或症状转换时,要注意转内病为外病.转重症为轻症,转要害部位之症状至非要害部位。
四、祝由法
系祝说发病原由,解除或减缓病人的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以治疾患。重点在于暗示,以激发人体本能的祛病愈疾能力,然而它又不同于暗示法,它要“祝说病由”。用于治疗某些情志痪患和躯体疾病。要求施术者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且术前必须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古人给祝由涂上神秘有时甚至是迷信的色彩,目的在于取信于人,以动其神。本法适用于病之轻浅者.倘重症不宜单独使用。同时医生应严肃认真,使患者深信勿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