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大体可以分为五种:增宽性瘢痕、萎缩性瘢痕、挛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下面分门别类的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增宽性瘢痕:
此类瘢痕一般是手术切口由初始的线性慢慢增宽而形成的,一般见于术后3周。瘢痕软、色淡、平坦且无痛痒等异常感觉。
它不会增厚隆起或形成结节,这一点明显区别于增生性瘢痕。
这是一种结果比较好的瘢痕,一般不需要治疗,除非瘢痕在外露的部位,如面颈部和前臂。
图1. A:增宽性瘢痕;B:增生性瘢痕。
2、萎缩性瘢痕:
此类瘢痕平坦,一部分低于周围正常皮肤。一般小而圆、中心凹陷。粉刺和水痘后的瘢痕多属于此类。
此种瘢痕如在面部,影响美观,可以进行治疗。
图2:萎缩性瘢痕,我们常说的“痘坑”。
3、挛缩性瘢痕:
垂直越过关节或皮肤皱褶的瘢痕通常会发生短缩,称之为挛缩性瘢痕。
瘢痕通常硬、色红、隆起,有痛痒感;最重要的是它会限制躯体的正常活动,肢体处于强迫的异常体位,这种表现就是医生们常说的“功能障碍”。
关节、身体凹陷部位的烧伤后瘢痕多为此类,常见的部位如颈部、肘窝、腋窝、手指、腕部。
此种瘢痕影响功能,尤其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必须进行及时治疗。
图3. 腕部的挛缩性瘢痕。
4、增生性瘢痕是指局限于原有损伤范围内的隆起性瘢痕,通常可以自行消退。
瘢痕硬、色红、隆起、有痛痒感,位于躯干和四肢的烧伤后瘢痕多属于此类。
此种瘢痕多会在一年后开始出现自行消退的趋势,可以不进行治疗。如痛痒感严重,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如考虑手术治疗最好在病发一年以后。
图4.这是一张很有意思的图。同一部位的瘢痕却属于三种不同的类型。A:增宽性瘢痕,B:增生性瘢痕,C:瘢痕疙瘩。请注意它们不同的表现和彼此间的区别。
5、瘢痕疙瘩是指超出原有损伤范围的隆起性瘢痕,持续生长且不会自行消退。
瘢痕硬、色红、隆起、有明显的痛痒感,多见于一些特殊部位,如耳垂、前胸和上臂外侧。10-30岁是高发的年龄,此外,青春期和孕期瘢痕疙瘩的生长会加速。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发病一年内很难下瘢痕疙瘩的诊断,因为通常此时它的表现与增生性瘢痕类似。但如一年后瘢痕仍然没有消退的趋势,那么瘢痕疙瘩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此外,瘢痕疙瘩有很多特点,如只有人类才会患瘢痕疙瘩,而其他的物种没有;又如瘢痕疙瘩多见于肤色深的人。
如确诊为瘢痕疙瘩,是需要进行治疗的,但注意单纯的手术切除后缝合大多会复发。瘢痕疙瘩的治疗是一个复杂、长期而困难的过程。
图5. 耳部的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多见于以下的情况:耳垂扎耳朵眼后,上臂预防接种后,前胸长粉刺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