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姐是一名普通职员,平时仅做一些公司接待工作,工作较为清闲,回家后也很少看电视和电脑。但是最近半年来一直有双眼干涩,酸胀感,并逐渐加重以致严重影响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在多家医院就诊后均诊断为干眼症,给予人工泪液点眼也未能明显改善症状。最近一次就诊医生追问出王小姐有癫痫病史,并一直服用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拉莫三嗪、丙戊酸钠)1年余。经与负责治疗癫痫的神经内科医生协商并更换药物及剂量后,干眼症状逐渐改善,并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干眼是眼科门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眼部干涩、酸胀、异物感,烧灼感等,有些人会伴有口干、鼻干以及大便干燥。引起干眼的原因很多,如环境、饮食、外伤、手术、药物、个人习惯、免疫异常以及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等。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可能与更年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有关,近年来也多见于行准分子近视眼手术后患者以及经常在视频终端(电脑、电视、手机等)前工作学习娱乐的年轻人。而有一种原因容易被医生和患者忽视,即长期服用、滥用某些药物。据统计,在临床诊治患者过程中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多数是药源性的。引起药源性眼病的药物并不少见,其中许多药物是常用药,但在干眼症的日常诊疗过程中,很少有眼科医生向患者询问使用药物的情况,忽略了因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的干眼症状,因此很难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引起药源性干眼的常见药物有抗胆碱能受体药(如阿托品、索利那新)、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抗抑郁症类药(氯丙嗪、阿米替林、多虑平、舍曲林、氟西汀等)、抗精神病类药(氯丙嗪、硫利达嗪、奋乃静、三氟拉嗪、卡马西平)、激素类药(雌激素、避孕药等)、抗青光眼类药(噻吗洛尔、溴莫尼定、多佐胺等)以及各种眼药添加剂(尼泊金乙酯、硫柳汞、苯扎溴铵、苯扎氯铵)等。王小姐服用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属于三环类抗惊厥剂,有抗胆碱能受体作用。致病的主要机制是药物影响副交感或交感神经系统,支配泪腺或副泪腺腺体分泌的通路受到阻断;或药物局部使用引起泪膜不稳定及眼表面异常。防治此类干眼症主要采用停药或换药,不能停用者可以考虑适当减量,另外兼顾对因治疗以及对症处理,如给予人工泪液,益气养阴生津类中药如生脉饮、生津方等改善局部或全身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