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一部分脑组织因为供血突然中断使脑细胞因缺氧而死亡所出现的一组症状。主要包括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前者是指部分脑组织血流减少或完全停止如脑梗塞。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组织内或脑周围出血造成脑组织压迫和损伤。中风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是偏瘫,其他如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等。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一般都在发病后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即可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良姿位(抗痉挛体位)的摆放、按摩、被动活动。待病情进一步稳定(一般脑梗塞可较早,约1周以后;脑出血较晚2周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训练方式,从床上训练到坐位到站立行走及上肢功能训练(称易化技术,又称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疗法)。后期还可以根据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作业治疗,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
一般认为,脑卒中后功能改善主要在发病后的前3个月内,以后有继续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趋势,而功能改善的程度与康复治疗是否早期进行有密切关系。因为脑卒中病人通过及时康复训练可使中枢神经功能重组,同时肢体活动又可使相应皮层脑血流增加。
脑卒中后如果不早期活动可产生废用性综合征,例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足下垂内翻畸形、心肺功能下降等等。但如若早期活动不当,康复方法错误,则会引起另一类的问题,称误用综合征,如给予不适当的关节被动活动可导致关节损伤、异位骨化等。脑卒中的训练应该是促进正常运动而抑制异常运动。不适当的训练有时反而促使脑血管病人原有异常运动模式加重,而阻碍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精细技巧能力的恢复。如有些家属急于扶着患者步行,结果反而加重异常的画圈步态。
所以,脑卒中患者的正规康复治疗是整个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力求使患者不要成为一位残疾人,而帮助更多的病人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