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闭合要严丝合缝、滴水不漏,除了需要肛管括约肌这个主要的“粗调控开关”外,还需要“肛垫”(肛管内静脉丛构成的“海绵体”)这个“细调节开关”。通过肛垫内静脉丛内“血液的量”来调节肛门内的压力,快速而且精细,保证了“屁眼眼”不跑气漏水。但是,当以下三个方面出现障碍的时候:1、直肠内的压力超负荷;2、肛管括约肌力量下降;3、肛门部神经调节反射系统紊乱。时间久了,肛垫的“血管丛”就会代偿性地扩张肥厚,鼓包而成“葡萄球”状,这个时候就称为“痔”了。
当肛垫开始形成葡萄样的“痔”的时候,在肛门外是看不到的,如果不出血或不把肛门撑开看,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自己得了“痔”。而当大便太硬,解大便时把“血管球”一下刺破了或擦伤了,就会在便后出血,甚至朝外面“喷射”。这个时候着急忙慌地往医院跑,一检查发现有了“痔”,这个就是常说的“I期内痔”(出血,肛门外见不到团块的痔核)。
我们要搞清楚两个名词概念:“痔”,“痔疮”。从专业的角度和老百姓理解的角度,这两个名词在我国基本是混合使用,没有严格的区分,而“痔疮”更符合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习惯。但是,严格说来是有区别的,“痔”的本意是“凸起之物”,“疮”的本意是“菜花样”。因此,痔疮是“痔”的严重阶段,即在肛门部可以见到突出的像菜花一样的团块。无论“痔”及“痔疮”,在英文表达上就一个词:Haemorrhoids。其英文含义就是“血液之海”。
痔的形成是机体的“代偿”机能的体现,对人是有作用的。但任何东西都有个“度”,当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出现问题。痔形成的过程中,当原因不解除,持续作用,恶性循环,过“度”了就会导致“病”,欲知“痔是如何严重而为病”的,且看下一节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