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体尾癌是一种发病隐蔽、进展快、疗效预后差、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
临床表现: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因胰腺位置深在,胰腺癌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胰体尾癌尤其如此。患者早期出现的上腹不适、消瘦、纳差、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往往被诊断为胃炎等其他疾病而忽略了胰腺癌的诊断,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即使出现了明显的腹痛也未获及时诊断,而当患者出现持续性疼痛并向腰背部放散,或腹部可触及肿物时,肿瘤已发展至晚期。
诊断:临床实践证实,综合应用B超、CT、MRI、 可诊断直径1cm的胰腺肿瘤,对于难以诊断的病例可行超引导下细针穿刺。因早期诊断困难,医学及生物学工作者一直在寻找胰腺癌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但尚未发现如同甲胎蛋白在诊断肝细胞肝癌中那样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指标。迄今为止,CA199和CEA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中起到了较为肯定的作用,联合检测时本组患者中血清阳性率达到近90%。对可疑胰腺癌者宜早进行血清CA199和CEA的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胰体尾癌。
治疗:因该病发展迅速,当患者出现明显腹痛、腰痛时多数已处于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因此获得根治切除的可能性小于20%,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5%。胰腺癌对放、化疗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手术切除肿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但以往常因患者确诊时肿瘤已侵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等主要血管及周围脏器而无法根治。大量研究表明,肿瘤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未切除组,即使对无法根治切除的病例行姑息性切除,其生存时间也明显好于未切除组。因此我们认为,如肿瘤无远处转移,即使肿瘤侵犯多个脏器,也应积极争取行联合脏器切除。
我科特色:目前我科利用精准外科的理念,通过术前判定周密的手术规划,为患者实施左上腹联合脏器切除、腹腔干切除及后腹膜淋巴结清扫。
我科曾收治一名患者,女,72岁。因腹胀数月,黑便2周行胃镜检查见胃体后壁巨大隆起溃疡病灶,范围约为6-8cm,CT检查发现胰腺体尾部巨大肿瘤,侵犯胃壁,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肿大,脾动静脉受累,并产生了区域性门高压。我们为患者实施了胰腺体尾部+脾切除+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见上腹部粘连严重,胰腺体尾部见一7*6cm肿块,质硬,肿瘤侵犯胃体后壁,穿透至胃腔,形成一直径6cm溃疡面,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侵犯腹腔干起始部,自脾动脉起始部包绕并蔓延至膈脚和空肠起始部,横结肠系膜受累,主动脉旁、左肾静脉下可见直径2cm肿大淋巴结。术中出血不超过200ml。这么晚期的胰腺癌在以前是无法根治性切除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