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见的胰腺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胰腺囊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及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等。这类肿瘤多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又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容易造成误诊,贻误治疗时机。
临床表现:
浆液性囊腺瘤(SCN): 是胰腺最常见的囊性肿瘤,多发于胰腺的体尾部,女性多见,好发年龄55-73岁,本病多无恶变,无明显症状。SCN切面呈蜂窝多孔状,囊内有结缔组织间隔将囊肿分成许多1-2cm的小囊肿。
黏液性囊腺瘤(MCN):占胰腺外分泌肿瘤2.0-2.5%,多发生在胰体尾部,女性多见,好发年龄为49-63岁。MCN的特点是囊肿较大,切面多为大的单房性或多房性囊肿,充满黏液。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占胰腺外分泌肿瘤中1-2%。常位于胰头部,可多发,好发年龄为60-70岁,是一种起源于主胰管或其主要分支的分泌黏液的乳头状肿瘤,有恶变的潜能。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0.17-2.17%。多见于年轻女性,由实质和囊性两种肿瘤成分组成。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约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15%,好发于胰头和胰尾。
诊断方法:
B超常用于胰腺疾病的筛选检查,因受胃肠道气体的影响,难以作出准确的诊断。而超声内镜(EUS)则有助于区分胰腺假性囊肿和实性肿瘤,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更是胰腺疾病鉴别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好方法。
CT和MRI是胰腺疾病最常见、最有效的检查方法。薄层多排螺旋CT的优点在于:创伤小,定位准确,不受胃肠道影响,更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MRI不仅可以明确病灶部位,对与主胰管相通的胰腺囊性病变有很好的诊断价值。CTA、磁共振三维重建血管造影(MRA)及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可显示胰腺肿瘤和周围血管、胆道及胰管之间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指导。
治疗:
目前主张胰腺良性肿瘤应尽早手术治疗。因为除了SCN之外,其他胰腺良性肿瘤都有恶变的潜能。对于SCN,如果术前能够取得病理学诊断,且肿瘤直径<3cm,无临床症状,可采取严密随诊观察的方法,暂时不予手术。其他肿瘤一经确诊或术前高度怀疑,均应手术探查结合术中冰冻病理决定切除范围。
手术方式包括肿瘤摘除术、胰腺节段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胰体尾部切除术等。有选择的实施腹腔镜下肿瘤摘除术和胰腺远端切除术,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胰腺肿瘤摘除术主要适用于直径2cm以下,距离主胰管和重要血管较远良性病变。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胰体尾的良性病变,在保证切缘阴性的前提下提倡行保留脾脏的胰腺远端切除术。腹腔镜手术目前还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开腹手术, 勉强施行腹腔镜手术会增加手术风险并影响疗效。
我科曾收拾一名27岁女性患者,因体检B超发现胰腺体尾部肿块而入院。腹部增强CT提示胰腺体尾部一直径3cm囊实性肿块,动脉期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予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SPT,术后恢复良好,8天后出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