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iNPH)是以步态不稳、痴呆和尿失禁为典型表现综合证,以老年人多见,伴随脑室扩大。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分流手术得到改善,但是术前诊断并非容易而且分流术后并发症也并非少见。为了更规范地进行iNPH 相关的临床诊治,日本神经外科学会于2004年发表了日文版的iNPH诊治指南,国际iNPH指南(International Guidelines,IG)于2005年发表,2008年在日文版指南基础上,日本神经外科学会发表了英文版的iNPH指南(Japanese Guidelines,JG)。IG和JG在iNPH的分类、年龄、神经影像所见、CSF引流试验、诊断标准方面存在差异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iNPH的IG和JG进行解读,以便借鉴国际上iNPH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促进我国神经外科学者对该临床常见问题进行规范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尽早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iNPH诊治指南。
关键词:特发性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指南;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iNPH)是以步态不稳、痴呆和尿失禁为典型表现的综合证,以老年人多见,伴随脑室扩大。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分流手术得到改善,但是术前诊断并非容易而且分流术后并发症也并非少见。日本神经外科学会于2004年发表了日文版的iNPH诊治指南,国际iNPH指南(International Guidelines,IG)于2005年发表,2008年日本神经外科学会发表了英文版的iNPH指南(Japanese Guidelines,JG)。IG和JG在iNPH的分类、年龄、神经影像所见、CSF引流试验、诊断标准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iNPH的IG和JG解读如下。
一、指南中推荐度分类
(一)IG的分类:1、标准(Standard):公认的诊治原则,临床上有高度的肯定性;2、指南(guideline):特定的策略或一定范围内的诊治策略,临床上有中度的肯定性;3、建议(Options):其余的诊治策略,临床上的肯定性尚不明确。截止IG发表为止,有关 iNPH诊治方面,尚无标准化的结论。
(二)JG的分类:根据证据级别、诊治中的实际状态和疗效,将推荐度分为:1、A级推荐:强烈推荐;2、B级推荐:推荐;3、C级推荐:理由不充足的推荐;4、D级推荐:不推荐。
二、诊断分类和诊断标准
(一)IG的诊断分类和诊断标准
1、诊断分类:IG中iNPH分为三类:(1)很可能性iNPH(Probable iNPH);(2)可能性iNPH(Possible iNPH);(3)不可能性iNPH(Unlikely iNPH)。
2、诊断标准:见表1。
(二)JG的诊断分类和诊断标准
1、诊断分类:JG中将iNPH分为3个诊断级别:(1)术前可能性(Possible);(2)术前很可能性(Probable);和术后确定性(Definite)。
2、诊断标准:见表2。
三、辅助诊断方法
(一)IG中术前辅助诊断方法的种类和预测价值:
1、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虽然无并发症的报告,但仅为Ⅲ级证据,并不能改善诊断的准确率;
2、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监测:尚无并发症的报告,通常和腰池外引流(External lumbar drainage,ELD)联合应用,但目前仅有Ⅲ级证据;
3、CSF引流试验(Tap test):每次抽取40~50mlCSF的Tap试验,对分流有效者有较高的阳性预测价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但特异性低,对阴性者不能排除分流有效的可能,且有头痛的并发症;
4、ELD:引流量>300ml时,预测分流有效的敏感性(50%~100%)高于CSF Tap试验,PPV可达80%~100%。但患者需住院,可能发生感染、导管脱落、神经根刺激和需要重新置管的并发症;
5、CSF流出阻力(Outflow resistance,Ro):预测分流有效的敏感性(57%~100%),PPV为75%~92%。头痛的发生率高于Tap试验,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6、导水管CSF流速测定:虽然无并发症报告,但该方法的预测价值不能确定。
(后续)
注:Ro-CSF流出阻力(Outflow resistance)
(二)JG中术前辅助诊断方法的种类和预测价值:
1、影像诊断
(1)CT扫描和MRI检查:CT及MRI上均可见脑室扩大(Evans指数>0、3)。MRI冠状位上,大脑凸面脑沟和蛛网膜下腔窄小时,要高度怀疑iNPH(B级推荐)。MRI上脑室周围及深部白质改变虽然多见且较严重,但并非iNPH的必须征象(C级推荐)。而MRI上CSF流空、位相增强MRI上CSF流速和MRI频谱检查,是否可预测分流疗效,还存在争议(C级推荐);
(2)脑血流(CBF):NPH患者,CBF检测可见弥漫性或局部CBF的降低,但不足以作为分流手术的指证(C级推荐);
(3)脑池造影术:有助于确定CSF的循环障碍,但很难得出其是诊断iNPH可信方法的结论(C级推荐)。
2、CSF Tap试验、ICP监测和其它检测方法
(1)CSF Tap试验:当CSF引流试验阳性时,分流手术有效的可能性则高。该方法简单易行,推荐其作为iNPH者确定诊断的关键方法(A级推荐)。推荐只一次性引流量为30ml,或者至CSF终压为0时的方法,以降低不良反应;
(2)CSF持续引流试验:有研究报告该方法预测分流手术有效上较CSF Tap试验的准确性更高,但有感染、长期置管引起损伤等问题,而且引流量和持续时间,尚无明确的标准。但对CSF引流试验阴性者,有必要行该试验(B级推荐);
(3)ICP监测、CSF动力学检查及其他检查
①CSF应该是无色透明的水样液体,压力上限是200mmH2O;
②ICP监测:时程大约为12~48h,主要应在夜间进行测定。分流有效者,其平均CSF压有在正常范围内但偏高的趋势。B波的高出现率(>记录的15%),提示分流手术更有效。有研究报告高振幅的脉压波,对分流术的疗效有很高的预测性。但上述指标也有阴性结果的报告(B级推荐);
③CSF动力学测试: CSF流出阻力(Outflow resistance,Ro)及CSF流出传导力(Outflow conductance,Cout)试验的数据,取决于注射速度(持续灌注或单次大剂量)、CSF压力监测部位(腰椎蛛网膜下腔压力或硬膜外压力)。分流手术有效者,Ro值显著增高(10~20mmHg/ml)(PPV为75~92%),而Cout值明显低。对已有某种程度痴呆的老年者,行长时间的ICP监测,存在一定的创伤性。而且Ro和Cout测定,缺乏标准化的数值。因此JG中将测定Ro值和Cout值列为非强制性试验(B级推荐)。
④CSF及血浆生化检测:目前CSF和血浆中生化标记物的证据水平,在诊断 iNPH方面还是级别很低的(C级推荐)。
四、诊断流程
(一)IG中确定分流有效iNPH的诊断流程:虽然还没有循证医学证实的确定性的推荐标准,IG中推荐如下的诊断流程来确定分流有效的患者:
1、临床评估:根据病史、神经系统体检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初步诊断为很可能性、可能性或不可能性iNPH;
2、辅助诊断方法:为了避免手术并发症和改善分流的有效率,对所有很可能性和可能性的iNPH者,都应该采用辅助诊断方法(CSF Tap试验、Ro评估和/或ELD)进行筛选;
3、CSF Tap试验:为最初采用的辅助诊断方法。一次释放40~50mlCSF有阳性反应者,分流有效率要高于仅采用临床评估诊断者。但该方法的敏感性低(26~61%),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方法;
4、Ro试验:与CSF-Tap试验相比较,Ro试验的敏感性较高(57~100%),但PPV(75~92%)则类似;
5、ELD:引流量>300ml时,敏感性可高达50~100%,PPV也可达80~100%,是确定iNPH分流是否有效的最有效方法,但患者需住院,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CSF Tap试验和Ro试验。。
(二)JG中iNPH的诊断流程:常规诊断流程见图2,而对很可能性iNPH者的诊治流程。
(L-P:腰池-腹腔,V-A:脑室-心房,V-P:脑室-腹腔)
五、手术治疗
(一)IG中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迄今为止,关于 iNPH的手术治疗缺乏标准化的方案。并非每位诊断为iNPH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有无免疫缺陷、全身功能状态和高龄的因素等。由于存在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 iNPH的手术治疗不能轻易决定。术前确定分流有效的iNPH患者,非常重要。
1、指证:理论上很可能性和可能性iNPH患者,有行分流手术的指证,但首先应该对每位患者行风险-疗效比的综合评估;
2、风险-疗效比:应该考虑如下若干内容:(1)分流术后症状改善的几率多少?(2)症状改善程度如何?(3)如有改善,会维持多久?(4)若选择保守治疗,自然进程会如何?(5)分流术后症状恶化的几率如何?(6)目前患者的iNPH相关的功能损害,是否会影响分流手术的疗效?
3、术式: V-P分流和V-A分流术最常用。目前还没有前瞻性或回顾性的研究来比较何种术式更好。既往癫痫或者不适合行脑室分流者,可考虑L-P分流术。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可能对部分iNPH者有效,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认;
4、分流管选择:最保守的选择,是采用带有抗虹吸的分流管,但少部分患者可能分流不足。虽然可调压分流管用于iNPH治疗的优势,尚未得到前瞻性研究的证实;但回顾性研究显示,采用可调压的分流管的疗效可能更好,因为可体外通过调节压力来解决分流不足或过度分流的问题;
5、并发症:术中并发症的类型,同神经外科其它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癫痫、分流管堵塞、硬脑膜下积液、分流过度性头痛、分流不足、硬脑膜下血肿、听力丧失、眩晕、动眼神经麻痹和头痛。术前测定压力并据此选择分流管类型和设定压力,可降低术后硬脑膜下积液/血肿的发生率。
(二)JG中的手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1、指证:只有很可能性 iNPH者,才考虑手术治疗;
2、术式: V-P分流和V-A分流术(B级推荐)最常用。L-P分流术则为C级推荐。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可能有效但还缺乏足够的依据;
3、分流管选择:定压分流管和流量程控分流管为C级推荐。其中低压分流管虽然有利于脑室的缩小,但常有硬脑膜下积液,应慎重选用。对于iNPH患者,最好选择可调压分流管并在术后逐步调节至合适的压力(B级推荐)。一般先将初压设定为一个稍高的压力,然后根据临床症状渐渐将压力调低,这样可预防术后过度分流的并发症(B级推荐)。使用抗虹吸装置可降低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避免,且可能发生分流不足现象,因此不能确定为iNPH治疗中的常规选择(C级推荐);
4、术后并发症:包括分流感染、分流失败、头痛、过度分流引起的硬脑膜下积液和硬脑膜下血肿。
六、术后疗效评估和相关问题的诊治
(一)IG的术后疗效评估和相关问题的诊治: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术后评估方法,诊治原则推荐如下:
1、短期疗效评估主要受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应在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
2、术后硬脑膜下积液(血肿)无占位者,可先观察或调高压力;有占位者则应手术;
3、术后无改善或一过性改善者的评估流程;
4、应采用客观的评分方法,对“三联征”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估。此外,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lily Living,ADL)进行功能的评估;
5、长期的随访评估,必须考虑合并疾患(心脑血管疾患和血管性疾患等)、预期寿命和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JG的术后疗效评估和常见问题的诊治
1、基本原则:术后立即复查CT确认颅内情况,临床症状和影像学随访,定时在术后第1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
2、典型三联征的评估方法:
(1)步态障碍:推荐3米距离的折返(Up & Go)行走方法;
(2)认知功能障碍:推荐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方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
(3)日本NPH分级量表修订版:该分级量表可评估CSF引流试验或分流术后,典型三联征改善的细微变化;
(4)整体功能的评估方法:推荐改良的Rankin量表,作为衡量患者整体功能状态的标准;
(5)分流术和CSF Tap试验后变化的评估方法:至少有如下的一项才能判定为阳性反应:往返试验中用时有10%以上的改善,MMSE评分增加3分以上,或JNPHGS-R中典型三联征评估中任意一项有1级以上的改善。
由于IG和JG制定的时间不同,有关iNPH的诊治也存在差异,说明相关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我国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制定符合国情的iNPH指南势在必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