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为风木之脏,时应于春。在生理上职司疏泄、主藏血、主筋,以血为体,以气为用,内寄相火而体阴用阳;在病理上则多见气机郁结或上逆、横逆,具有易生风动火的特点。肝气之用,以“动”为特点,一旦用之过度,则损耗而虚。另外,酒色过度,暴病久病,年老体弱,用药不当等皆可损耗肝气,形成肝气虚证。
肝气虚证的主症是,胁肋虚闷或坠胀,精神扰郁、胆怯,视物不清、幻影,四肢麻木、痿弱无力,月经不调、男性阳痿以及性功能障碍等。还可伴有倦怠乏力,自汗,懒言声低,内脏下垂,面色青黄,舌质淡白,脉沉弱而弦等。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病因归纳起来不外虚实两端,其病机主要有气血亏虚、肾气亏虚、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在治疗上遵循“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的原则。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
肝经与冲脉交汇于三阴交,与任脉交汇于曲骨,与督脉交汇于百会,肝通过冲、任、督与胞宫相通,而使子宫行其藏泻有序的功能。
关于肝气虚的治疗,《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提出的“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药以调之”。《难经》指出:
“损其肝者,缓其中。”《人身通考》云:“调经尤须养血,血得其养则自调:养血尤须养气,气得其养则能运。”可见,补养肝气对于闭经患者补养肝血、调治经血是十分重要的。《证治准绳》载滑伯仁方补肝散(山茱萸、当归、五味子、山药、黄芪、川芎、熟地黄、炒白术、炒枣仁、独活),可谓是治疗肝气(血)虚证的代表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黄芪为补肺脾之药,今先生用以补肝,意能随手奏效,其意何居……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佐以理气之品,服之履杯即见效验。彼谓肝虚无补法者,原非见道之占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