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腔镜外科是小儿微创外科的代表,是现代小儿外科发展的标志之一。腔镜外科已经渗透到小儿外科的诸多方面,使手术方式发生了巨变,把微创观念带入了小儿外科并使其得到医患的广泛接受。
70年代, Steven Gans应用腹腔镜诊断胆道闭锁和性腺发育异常标志着小儿腹腔镜外科开始起步。腔镜光学系统改进使小儿腹腔镜外科有了推广的基础。1990年成人外科医生Gotz首次报告了经腹腔镜行小儿阑尾切除术的报告。1992年,小儿外科医生Gilchrist and Lobe首次报告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手术。经过几代小儿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经腔镜能够安全的完成大多数小儿的剖腹手术。目前在发达国家90~95%的小儿腹部外科手术疾病均经腹腔镜治疗,它已成为一项成熟的现代外科技术,标志着小儿外科新时代的到来。
小儿腔镜外科――治疗方式的变革
腹腔镜作为一种微侵袭外科技术, 在小儿腹部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显示出特有的优越性。 由于腹腔镜仅通过脐窝部3 或5mm的切口置入镜头,就可以让医生观察到整个腹腔内的情况,同时处理上腹部和下腹部并存的病变’并且可以显露常规开腹手术难以暴露的部位, 如膀胱后区、膈下区等,故对患儿的打击极小。 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出现废除了传统的“开腹探查术”,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使患儿免除了开刀之苦。 由于腹腔镜技术不但具有微创性,而且具有精确性,组织结构可以在镜下被放大,便于精确分离、止血、结扎和缝合操作,并利于教学和留取资料。 因此,腹腔镜技术让医生在更精确和微观的层次展开手术, 给小儿外科疾病的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突破性进展。过去对于一些小婴儿的消化道和泌尿道畸形的治疗,常规的开腹手术创伤大、死亡率高。 在一些情况下,考虑到患儿年龄小,难以承受大手术,不得不采用分期手术的治疗方案, 即新生儿期先行暂时的姑息性手术让其生存, 等到患儿长大后再行根治性手术,如对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要分结肠造瘘、肛门成形和关瘘三期手术。 而腹腔镜手术的微创特点对患儿打击小,操作精确, 可早期一次性完成根治先天畸形。 常规的开腹手术对腹壁的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造成损伤,手术中内脏的暴露和触摸,对患儿打击大,手术后恢复慢,手术后的并发症多,特别是手术后留下的永久性瘢痕在患儿和亲人心理留下阴影,影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育。
小儿腔镜外科发展――符合生理、微创
微创、无创是外科手术追求的目标,从传统开放手术到小切口手术到腔镜外科的发展,都是沿着这一路线进行的。“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 就是微创潮流催生出来的。 “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 (naturalorifice t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 通过人体的口腔、肛门、尿道及阴道等自然孔道将软性内镜导入腹腔,完成各种外科手术。NOTES手术较普通腔镜手术更具优势:没有腹壁切口、瘢痕;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NOTES手术在小儿外科临床应用报告很少,随着器械的改进及操作稳定性提高,其所具有的优势就会充分显现,NOTES手术在小儿外科前景良好。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是经过脐孔穿放置带有多个操作孔的穿刺套管,通过套管上的操作孔道导入器械和腔镜完成手术操作。小儿外科医生利用这种技术已经已经能够完成如幽门环肌切开术、疝囊高位结扎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小肠憩室切除术等多种手术。优点:体表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轻和住院时间短、手术瘢痕会不明显。这一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创伤,使大量患儿从中受益。
小儿腔镜外科医生在积极采用最新技术的同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减少穿刺孔数量、减小气腹压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次数、拓展手术范围、改变手术方式路径等,努力使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更加符合生理。作者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首次成功应用腹腔镜进行狭窄胆管成形术治疗伴有胆管狭窄的胆总管囊肿(以往被认为是手术禁忌),首次报告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症状性胆总管囊肿,首次报告经腹腔镜治疗ⅠⅡ型胆道闭锁,首次报告胸膜外钢板置入术治疗漏斗胸(以往钢板通过胸膜腔与肺脏直接接触),首次提出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切除路径原则和方法等,腹腔镜辅助高位无肛、一穴肛一期成形术等(以往需要二期甚至三期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