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妊娠期妇女是甲减发生的高危人群。
调查显示,妊娠妇女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0.3-0.6%,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5-18%[1-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张磊
孕妇在妊娠期内分泌环境的改变,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变化,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变,是甲减发生的主要原因。
1、 甲状腺结合蛋白(TBG)的增加。
妊娠期血雌激素水平大幅上升,引起肝脏的甲状腺结合蛋白合成增加。妊娠时血清TBG达到非妊娠时的2~3倍,并持续妊娠的全过程。TBG水平升高使血中甲状腺素大量被结合,游离甲状腺素减少,造成甲减。
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甲状腺的作用。
hCG在妊娠3个月时达到高峰。hCG与促甲状腺素(TSH)有类似的化学结构,对甲状腺细胞具有刺激作用。由于hCG的刺激作用,反馈性的抑制垂体甲状腺轴,使血TSH分泌降低,同时hCG会竞争性地抑制TSH的作用,造成甲状腺素合成降低。
3、 碘缺乏。
妊娠时肾脏对碘的清除率增加,胎儿又要从母体获得碘制造甲状腺激素,所以机体对碘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对于碘充足地区孕妇,碘的摄入量需增加到200ug/日方可满足需要。但是在碘缺乏地区,如果母体不能获得需要的碘量,甲状腺将出现病理改变,造成甲减。
4、 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影响。
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是碘充足地区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的主要原因。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女性人群中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阳性率是13.0%,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阳性率是11.2%。在碘充足地区,妊娠期亚临床甲减主要存在于这个人群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