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01%。骨的原发良性骨肿瘤以软骨瘤较为多见;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软骨肉瘤为多见。还有一种常见肿瘤:骨巨细胞瘤,介于良恶性之间,属交界性肿瘤。
恶性肿瘤中,骨肉瘤最为常见,好发于青少年,5年生存率低,截肢率高,术后功能恢复差,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造成巨大的痛苦及经济压力。约80%~90%的骨肉瘤发生于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骨肉瘤对化疗敏感性较好,新辅助化疗概念的出现是骨肉瘤治疗史上的重要突破,简单地说是指在骨肉瘤局部实施手术前应用全身性化疗,术后根据药物敏感性继续化疗。常见治疗骨肉瘤的化疗药物包括3大类:阿霉素、顺铂和甲氨蝶呤。近几年,国外的研究学者发现异环磷酰胺也对骨肉瘤有效,现已在临床中使用。
新辅助化疗出现以前,骨肉瘤手术方式多为截肢,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足20%,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肺转移。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边界确切,实现肿瘤完整切除,在将骨肉瘤5年生存率由原来的不足20%上升至60%~70%的同时,使保肢手术成为外科治疗首选。常见的保肢手术方式有自体或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瘤段骨灭活回植、人工假体置换术,其中瘤段骨灭活回植是指通过化学、高温、冷冻等方法使取下来的瘤段骨生物活性丧失,再植回原处,以保留肢体功能。对于体格生长阶段的儿童而言,可尝试选择保留骨骺的保肢重建。这些手术方式的出现,改善了骨肉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除了上述原发肿瘤外,骨也是其他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膀胱癌、肺癌、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转移瘤可累及全身各个骨骼,多见于脊柱的胸腰段。骨转移瘤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肿瘤或病理性骨折累及神经时,将出现特征性放射痛、束带感或截瘫。以前的传统观点认为,一旦发生肿瘤转移,外科治疗意义不大。但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很多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肾癌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如甲状腺癌病人带癌生存10多年并不稀奇。因此,现在的普遍认识是当骨转移瘤出现时,应当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预期生存较长的骨转移患者,合理的手术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治疗和预防病理性骨折。2.解除脊髓压迫。3.缓解骨转移引起的压迫性疼痛。4.清除部分病灶。5.整形和康复。通过适当的手术治疗,如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人工假体置换等,大部分骨转移瘤患者可以恢复肢体功能,达到生活自理的能力,更有甚者可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早期发现骨肿瘤对于医生的治疗以及病人的预后非常有帮助,因此了解骨肿瘤的常见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及时就诊是非常重要的。骨或关节的疼痛(包括脊椎的疼痛),骨性肿块,以及肢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骨肿瘤尤其是恶性骨肿瘤的三大主要征兆。但比较遗憾的是,骨肉瘤作为发展迅速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可仅表现为轻微疼痛,又因其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因此疼痛的症状多被误诊为生长痛或运动后疼痛。生长痛和肿瘤引起的疼痛区别为前者为肌肉痛,断断续续出现,休息后缓解,后者持续时间长,疼痛强度大,多无明显诱因。因此,当青少年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膝关节周围疼痛,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夜间疼痛加重时,就要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以排除肿瘤的可能。
骨肿瘤的诊断有时并不容易,需要靠临床、影像和病理的综合分析,三者缺一不可。另外,病理报告的结果对手术方式和范围起着决定作用,X线、CT、MRI等影像学资料的结合分析又能帮助明确肿瘤的范围,这些对于骨肿瘤的治疗的影响不言而喻。
希望通过医生与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能更好的治疗骨肿瘤,还人民大众一个健康的身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