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立冬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立,在古汉语里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冬,是终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立冬,就表示立冬是表示冬天来临了,谷物经过秋天收晒后,储藏入库,动物也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
立冬时节,气候特点主要有三点:1、气温下降、变化明显:太阳已到达南半球,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2、易有霜雾:正常年份的11月,江南地区入冬深秋、会出现霜降,冷空气过后,温度虽然回升,但空气质量容易变坏,易形成烟雾和浓雾。3、空气渐趋干燥:立冬后,偏北风多、风力加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土壤易缺少水分。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到底该注意些什么,如何调养呢?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也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譬如一棵树也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冬天来临,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树叶凋零,但树根伏藏,不断储存收藏养分,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因此,冬季养生主要就是顺应“闭藏”的规律。
首先,注意适当进补。民间有立冬补冬之说,但不可盲目进补。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江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如果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蔬菜水果、木耳、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进补方式,除了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常规方法外,有些人应以清为补、有些人以通为补、有些人以化痰除湿为补等等,千万不可盲目“进补”。
其次,注意防寒保暖。立冬以后,虽然还有“小阳春”的温暖气候,但切不可贪凉,不宜实行秋天要“冻一冻”的讲法。起居调养强调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立冬时节,气温变化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更应注意保暖,规律用药,减少出汗的体力活动,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颈椎病、腰椎病患者,应注意局部的保暖,做一些柔和的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温煦全身,推动血脉运行,冬季不注意防寒养阳,将使人体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
最后,应注意静养。要做到保持平静地心态,“……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就是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的得以潜藏。立冬以后,户外气候干燥,雾多,空气质量差,所以也应减少户外的活动,以静养为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