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至冬春交际之节,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每当这个时候,如何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都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控制血脂、血压、血糖,避免“三高”,这些对于重视健康的朋友早已是老生常谈。但在这些之外,人们常常会忽视一个重要因素――血管的弹性。
我们常把心脏比作自来水泵,不停泵血,把血管比作自来水管,把血输送到身体各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整,血管有比自来水管更“先进”的地方。它由可舒缩的细胞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根据血流状况的变化进行舒张和收缩,帮助血流通过,从而出色地完成“输血”的任务。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在反复的紧张、疲劳、吸烟、不良饮食习惯和肥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构成血管的细胞慢慢变得肥大,血管壁渐渐变厚,血管的弹性随之下降,同时管腔也越来越狭窄,血液也就随之越来越难通过了。
血管弹性变差、血流通过困难,最早反映出来的就是血压的变化。比如有些高血压的患者会发现,原本效果挺好的降压药,吃了几年以后渐渐不像以前那么管用了,甚至有些人因此便误以为降压药像抗生素一样也有“抗药性”。其实,这正是因为他血管的弹性比以前更差了,而降压药物没有增加,效果自然就不如从前了。
除了血压升高以外,由于血供不足,一些重要器官也会因此受到损害。以大脑为例,一旦得不到所需的养料供应,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一直得不到改善还会出现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等现象。而心脏如果长期处于缺氧、低营养、高血压的状态下,会逐渐出现心室肥厚、扩张进而发生心力衰竭。对于肾脏,则主要表现为萎缩、硬化,严重时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如果弹性变差的动脉还伴随粥样硬化斑块,甚至发生痉挛的话,更会发生脑梗塞、脑出血、心肌梗塞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危及生命。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单纯地运用扩血管或者降血压等药物对此只能起到一时的缓解症状或延迟并发症出现的作用。要真正有效地保护血管的弹性,还得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伤害血管的危险因素入手。它们包括精神紧张、长期疲劳、过量吸烟、高摄盐饮食、肥胖、缺乏体力劳动等等。
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常常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研究表明,血管硬化之病,病位在脉,病因责之肝气失疏、脾虚痰壅,痰瘀互结,伤及血府。而对症运用疏肝健脾,化痰逐瘀,活血通络等方法,均能有较好的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