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所有癌症中总存活率最低的实体肿瘤(5年生存率<5%)。然而,其发病率却处于持续上升趋势。最新统计预测,截止到2015年,胰腺癌将上升至所有癌症死因中的第二位。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与大多数肿瘤情况不同,目前针对胰腺癌治疗的方法疗效非常差。虽然肿瘤的根治性切除为延长病人生存期提供了最佳,也是唯一的选择;但对于胰腺癌,仅有15%的胰腺癌患者适于手术切除,且术后2年超过60%的病人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化疗是大多数中晚期胰腺癌病人的选择;即使手术切除的早期病人,术后辅助化疗也成为常规,并被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证实为有效。不过既往20多年中,针对胰腺癌患者的药物选择极其有限,Gemcitabine提供的“压倒性优势”仍然不动摇,只是疗效依旧不尽如人意。开发新药,制定新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目前,胰腺癌化疗参照的主要是5套方案:(1)、单药Gemcitabine;(2)、FOLFIRINOX(即常说的4药联合方案:oxaliplatin+fluorouracil+leucovorin+Irinotecan);(3)、Gemcitabine联合nab-paclitaxel;(4)、Gemcitabine联合S1;(5)、Gemcitabine联合erlotinib。其中FOLFIRINOX及“Gemcitabine联合nab-paclitaxel”方案被认为是目前疗效最佳的2套治疗方案:在单药Gemcitabine基础上,还能增加晚期病人3-6个月的寿命。考虑到中国人群的体质及对药物的敏感性,全国最大的胰腺肿瘤中心之一,即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更多采用的是毒性相对较小的“Gemcitabine联合nab-paclitaxel”方案,并在该中心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晚期或术后胰腺癌病人的国际单中心或多中心联合的临床试验。
最近,美国FDA宣布授予新型抗肿瘤候选药物necuparanib(M402)治疗胰腺癌“孤儿药”地位。即由于I/II期临床试验药效显著,“FDA予以necuparanib”绿色通道“的独特优势在临床上快速应用。这一突破性进展有望成为治疗胰腺癌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案。necuparanib是一种硫酸乙酰肝素类似物,作为一种新颖的肿瘤候选药物,被设计为对肿瘤细胞具有广泛的作用。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在癌症患者中,使用肝素治疗静脉血栓可产生抗肿瘤活性,但这些肝素产品的使用剂量受抗凝血活性限制。necuparanib由普通肝素衍生而来,已被设计为显着降低抗凝血活性,同时保留相关的抗肿瘤特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