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当血液中存在细菌,细菌进而在心脏内繁殖,在心脏瓣膜上形成团块,并造成瓣膜破坏,甚至造成心肌内脓肿时即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心脏出现杂音、脾肿大以及细菌团块脱落后引起的栓塞症状。一旦发生心内膜炎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此疾病病势凶险,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易感因素
最容易发生心内膜炎的是那些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的人,因为存在瓣膜疾病或者房、室间隔缺损,心脏内有高速血流及湍流存在,引起内膜破损,使得细菌容易依附并繁殖。心脏内有异物植入的患者,如人工瓣膜置换,补片植入等也容易罹患心内膜炎。另外,全身某处存在较严重的感染病灶,在体质下降时,进入血液中的细菌也容易在心脏内种植。还有一些静脉滥用药物的瘾君子,他们使用不洁的注射器和注射水,因此在这些人群中容易高发心内膜炎。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但非特异性。其他表现包括新出现心脏杂音,原有心脏杂音发生改变。另外,在有些病人中还可出现眼底出血斑(罗氏斑),在手指及脚趾上出现有压痛的瘀点(奥斯勒结),以及手掌及脚掌上无痛的皮损(詹韦斑)。
检查
白细胞计数大于12 000/mm,贫血,血尿,3次血培养中2次阳性。心电图检查,发现传导阻滞,往往提示感染扩散或有瓣周脓肿形成。心脏超声对于诊断心内膜炎有重要意义,超声阳性的检查结果有赘生物、瓣周漏、心脏内窦道和脓肿形成。
诊断
目前国际上采用杜克大学建立的诊断标准(简称杜克标准)。杜克标准包括
主要标准
血培养阳性:2次血培养典型细菌阳性结果,检出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HACEK 族、金黄色葡萄球菌 ;持续血培养阳性,即相隔12小时以上血培养检出同一细菌,或所有3个血培养或4个血培养中的3个阳性(第1次和最后1次间隔1小时以上)。
心脏超声阳性:在瓣膜、腱索、植入材料上、反流束路径中发现赘生物,脓肿,新发瓣周漏。
次要标准:
易感因素:心脏易感情况存在,静脉滥用药物。
发热:体温超过38℃。
血管表现:动脉栓塞、感染性肺梗塞、霉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詹韦斑。
免疫表现:肾小球肾炎、奥斯勒结、罗氏斑、类风湿因子阳性。
微生物:血培养阳性但未达到主要标准。
心脏超声:结果阳性,但未达到主要标准,新发心衰。
传导阻滞:新发传导阻滞。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抗生素治疗无效,血流动力学不稳的患者绝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严重瓣膜反流,伴有或不伴有充血性心衰。
经充分抗生素治疗,败血症不能控制。
存在耐药菌。
由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瓣周脓肿,感染扩散至纤维体,或心内窦道形成。
新发传导阻滞。
赘生物超过1cm,活动度大,易脱落发生栓塞。
手术后治疗
通常手术后还需要抗生素治疗4~6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