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从出生后干预移步到出生前预防,通过产前基因诊断或孕前遗传学检查与咨询,就可得知胎儿是否会出现先天性耳聋。对爸爸妈妈而言,此举无疑为宝贝听力健康更早撑起了一把保护伞。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听力筛查所起到的作用并不等同于宝贝今后听力就不会发生问题。保护好宝宝的耳朵还是爸爸妈妈不可忽视的任务。
引起宝宝听力下降的原因
与成年人相比,宝宝的耳朵发育还不完全,耳道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连接中耳与鼻咽部有一根通气管,医学上称之为咽鼓管。小宝宝的咽鼓管与成年人相比具有短、平、宽的特点,所以,小朋友一旦鼻腔或鼻咽部有炎症感染,极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而家长对宝宝耳朵护理不当,也会发生不同的耳病,轻则引起耳疼不适,重则可以形成鼓膜穿孔、持续流脓、听力受损。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建华表示,在生活中引起宝宝听力下降的原因分为两类:
其一是先天性的,妈妈在怀孕时受病毒感染或其他环境因素,比如孕妈妈长时间受噪音影响,由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听觉系统非常敏感,很可能造成宝宝听力受损。
其二是后天性的,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就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宝宝听力受损,这些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妥步霉素、卡那霉素等等,有些宝宝对此类药物非常敏感,用药需非常谨慎。再者就是一些耳病没有及时被爸爸妈妈发现后去医院就诊,导致宝宝部分听力下降。
宝宝常见耳病正确处理法
很多宝宝听力受损是由于不正确的耳朵“护理”引发耳病所致,所以要拥有耳聪目明的宝贝,爸爸妈妈还需了解一旦宝宝的耳朵不小心生病了该如何正确处理。
外耳道炎:
敏敏的宝宝5个月,吐奶后敏敏就用棉花棒给宝宝清洁耳朵,不小心擦破了一点点 ,刚开始觉得没事,没想到没过多久,宝宝的耳道开始有点红肿,小手一直放在头边不让别人碰左耳,碰到就开始哭闹。于是敏敏带着宝宝去医院就诊,结果是得了外耳道炎。
张主任说,宝宝的外耳道表面皮肤非常薄而且娇嫩,用棉花棒清洁时极易碰伤,引起外耳道皮肤急性发炎。还有在给宝宝洗澡洗头的时候,如果水不小心流到外耳道,而外耳道的皮肤又有破损,也会引起炎症。急性外耳道炎多表现为耳朵疼痛,宝宝会不让人碰耳朵,比较严重的会少量流脓血。
处理:爸爸妈妈尽量不要自己用药。有些家长自行用硼酸洗剂去为宝宝在外耳道破损的地方的消毒是比较危险的做法,因为小宝宝的鼓膜非常较脆弱,一旦使用不当,硼酸洗剂流到鼓膜,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如果一定要使用外用药缓解宝贝疼痛,可以选择水溶性的滴耳液。
预防:外耳道炎多数是因给宝宝洗头、游泳时的污水或宝宝吐奶后的奶汁不小心流入外耳道,然后爸爸妈妈护理不当,细菌乘机侵入所引起。所以一旦可以消毒棉棒蘸一点生理盐水轻柔的擦一下。另外,不要用发卡、挖耳勺等物为宝宝掏耳朵,以免不小心划破了外耳道皮肤引起感染。
耵聍栓塞
小雨的宝宝今年3岁,但她发现家人和宝宝说话他时常好像听不见似的,要稍微大声点,他才回应,有时候又好像瞎了一跳,虽然宝宝不哭闹,也没有发烧,但小雨还是急忙带着宝贝到医院五官科检查了一下,结果原来是外耳道的耳屎堵住了。
耵聍,俗称耳屎。爸爸妈妈带宝宝游泳或给他洗头、洗澡时,耳朵里灌进了水,就可能会把积存在耳朵里的耳屎泡软胀大后堵塞耳道。这时宝宝耳朵多会发闷,听力不好。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医生会利用仪器把泡软的耳屎取出来。家长不要自己贸然动手为宝宝去掏耳屎,宝宝的耳道很窄,爸爸妈妈在看不清的情况下,稍有不慎,易划破宝宝的外耳道或是损伤耳内鼓膜。并且如果挖耳工具若没有做好消毒,还易使细菌进入耳朵,引发炎症。
处理:不需要自行为宝贝“治疗”,可以定期请医生清理耳道,以免阻塞耳道影响听力。
预防:给宝宝洗澡洗头时尽量让宝宝的头在上面,以免水倒灌入耳朵,如果一旦有水进入宝贝耳道,也没必要特意用工具去处理,一方面爸爸妈妈掌握不了耳道深浅,可能会伤及宝宝外耳道,另一方面只要让宝宝稍微活动一下头部,水会自己流出来,即使不活动也会自然蒸发。
化脓性中耳炎:
小虎的妈妈由于给宝贝喂奶姿势不当,宝宝吐奶后不久,出现了发烧、呕吐症状、还不停的用小手抓耳朵摇头,后来耳朵居然开始流脓出来,便急忙去看耳科医生,结果是化脓性中耳炎。
处理:一般急性中耳炎,细菌破坏力比较强,脓也比较多,鼓膜受到压迫缺血坏死穿孔后,脓就顺着鼓膜的穿孔流到外耳道,然后再从外耳道流出来,如果不得到彻底治疗,转变成变成慢性中耳炎,听力肯定受影响。
预防:由于婴幼儿咽鼓管具有短、平、宽的解剖特点,妈妈在哺乳时要注意哺乳的姿势,一旦哺乳宝宝时位置不当,如平卧吮奶,乳汁会顺着从咽鼓管流入中耳,而乳汁是很好的细菌培养场所,容易引发中耳炎。因此,在喂宝贝吃奶时尽量把他的头部抬高一些,不要让他躺着吃奶。喂完后要抱起宝贝轻拍后背,不要立即平卧,以免呛奶后乳汁又顺着咽部,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时下是感冒的高发时期,而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宝宝的耳朵也会成为殃及之地,宝宝的鼻咽部有一个腺样体,感冒后腺样体会增大肿起来,引起咽鼓管阻塞,中耳就进不去空气了,中耳气压低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宝宝感冒了几天后,发现有听不清别人说话的现象,到医院一查就有可能就是分泌性中耳炎,而分泌性中耳炎是宝宝致聋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处理:分泌性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小儿患者听力减退,严重时还会影响
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由于症状不明显,宝宝大多没什么感觉,爸爸妈妈如果不注意观察可能就会耽误治疗,最终导致宝宝听力损伤,所以家长在平时和宝宝说话时,要在意看他对声音的反应,如果宝贝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好像听不清楚你在说话,同时宝宝又有感冒病史的话,要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做检查。
怎样保护小朋友的耳朵?
1、正确清洁耳朵
爸爸妈妈平时不要随便为宝宝清耳屎以免损伤耳朵,如果要为宝宝清洁耳朵,可以用清洁的消毒棉花棒,加点生理盐水,在宝宝的外耳道口轻柔的清一清,切勿伸进去太深,以防伤到宝宝的耳鼓膜,引起听力损伤。
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积极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宝宝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一旦宝宝因感冒引起鼻窦炎或鼻塞得比较厉害,睡觉时可将头部垫得高一些,以便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或使用一些滴鼻剂帮助通气及鼻窦引流,促进炎症消散以免引发中耳炎。爸爸妈妈平时要注意观察宝贝的状态,一旦宝宝有耳痛、发烧、哭闹、有鼻腔鼻窦疾病,流脓涕、鼻子不通气,要及时就诊,在用药上也要注意不要用对耳朵有毒性的药物。
3、防止异物飞入
如果有小昆虫飞入或爬进宝宝的耳朵,小昆虫在宝宝的耳朵里活动,会宝贝耳朵疼痛,同时他也会觉得很恐怖,这时爸爸妈妈只要用一点食用油,让小昆虫缺氧窒息,再到医院去处理即可,不要用镊子或钳子去夹,以免不小心损伤宝贝的耳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