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1型糖尿病?
形成糖尿病的原因是身体不能正确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通常有这么几种:身体里的胰腺不能够生产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产量减少,又或者分泌出的胰岛素并不能正确地执行工作(这也被称作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产生。它就像是一把能够打开葡萄糖进入细胞大门的钥匙,使葡萄糖得以顺利地进入身体里面的各种细胞。之后葡萄糖才能被作为燃料给身体充电,使得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玩耍。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必须使用胰岛素。
葡萄糖除了可以由我们的肝脏合成外,大部分来自于日常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淀粉类食物、水果、部分奶制品、食糖、各种甜食和含糖饮料。
如果不幸的了糖尿病,你的身体就不能正确地将血液中的葡萄糖用作供能的燃料,于是葡萄糖将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起血糖升高。
如果用来生产胰岛素的β细胞出现了问题,那么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的糖尿病就叫做1型糖尿病,曾经也被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至于β细胞为何好端端的就出现了问题,目前还并不是十分清楚。人们只知道1型糖尿病和遗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某些原因(诸如病毒感染,某些环境化学因素,异体蛋白等等),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持久的改变了,使得β细胞被当做了坏分子受到了免疫细胞的猛烈攻击而被摧毁。
对正常人来说,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的水平始终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接受精密的调控。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人体自动的维持着血糖水平的稳定。一天之中,胰岛β细胞会24小时不间断的持续分泌胰岛素,而当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也会暂时增大,使得通过消化道吸收入血的葡萄糖迅速进入细胞,达到血糖浓度的稳定。然而,当你患有1型糖尿病时,就不得不通过注射胰岛素来防止血糖变得过高。
尽管由于生活方式改变所致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但1型糖尿病仍然是40岁以下人群,尤其是儿童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有明显的年龄差别:1岁以内极少,4~6岁时有一个发病高峰,到了青春期后(10~14岁)会出现一个大高峰。1型糖尿病发病的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我国大陆地区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平均为0.56/10万,属于低发病国家,但地域、经济差别明显。最高至最低的差异相差约50倍。总的来说,呈北高南低,发达城市高于落后地区。比如,北京地区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平均为0.76~1.22/10万,上海为0.7~0.83/10万,遵义则只有0.01/10万。
血糖增高会有哪些症状?
血糖增高时,就会出现一些列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在得到正确诊断之前,患者会经历过部分甚至所有的症状:由于过多的葡萄糖需要从肾脏排出,将带出大量水分,因此你会发现小便增多,特别是夜尿增多。为了补偿丢失的水分,你总是感到渴,并不停喝水。由于葡萄糖不能作为能量被机体利用,你总是感到疲乏无力。为了提供能量,身体中贮存的脂肪组织开始消耗以提供能量,产生酮体。因此,你会发现体重越来越轻。会阴部瘙痒,甚至出现真菌感染。这是因为你尿液中含有大量糖分,这对于某些微生物的繁殖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伤口愈合缓慢。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症状特点,通常40岁之前得病,症状的出现和发展速度快,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尿中出现酮体,多年肥胖、超重,症状发展缓慢,甚至没有明显症状,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
发病机制,自身免疫反应,身体中没有胰岛素产生,胰岛素抵抗,身体中仍有胰岛素产生,但产量相对减少。
治疗手段:胰岛素,生活方式改变(控制饮食和体育运动),降糖药物胰岛素,了你的视力,因此你有时会觉得视物不清。
血糖控制的目标:
良好好的血糖控制意味着需要将你的血糖尽可能的一直保持在正常血糖水平附近。患有1型糖尿病的成人来说可将目标控制在餐前血糖4-7mmol/L之间,餐后2小时不超过9mmol/L。尽管实现这个目标困难重重,但一旦成功使得血糖长期稳定于这个范围内,那么对今后的生活将大有裨益,诸多临床证据显示出这能够大幅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冠心病和中风,糖尿病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
来自于“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英文简称DCCT)临床试验的证据显示,当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小于6.5%时,患者今后出现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将明显减低。DCCT这项临床试验对来自于全美国和加拿大近1500例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计划研究时间为10年(从1983年至1993年),不过由于此研究的结果非常清楚,使得试验计划最终提前一年完成。
低血糖
DCCT试验的另一个发现就是在严格控制血糖时,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在相应的增高。不过如今,这个观点已经受到了更多的挑战。
每位1型糖尿病患者都极有可能经历过低血糖发作。对于其中一些敏感的人来说,即使是轻度的低血糖发作也会变得不可接受。因此,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方便、适应性强、降低血糖同时尽可能减少低血糖发作。这就需要患者反复和医生进行沟通,制定合理降糖的目标,并将自己对低血糖反应的各种担心和关切的问题告知医生,以获得专业人士的帮助。
总结:当身体不能够自动进行血糖调节时,糖尿病就出现了。身体中的葡萄糖来除了来自于我们对食物、饮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还可以由肝脏持续产生。胰岛素是葡萄糖进入细胞进行供能的钥匙。目前还没人知道1型糖尿病的确切病因,只知道它与自身的免疫反应有关。糖尿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还有乏力、会阴部瘙痒、伤口愈合缓慢以及视力模糊。糖尿病患者得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后,能够显著降低今后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病、截肢等情况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