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婴儿体内表达着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同种抗原,但究竟是什么分子还是特殊的信号通路阻断了孕妇的免疫系统对胎儿的排斥反应,至今科学家们对之了解甚少。从免疫角度来说,胎儿对于母体是一个同种移植物,胎儿在母体内将安度近十个月,母体免疫系统不排斥同种异基因移植物的胚胎,并保护其正常发育、直至分娩,这是免疫学规律的唯一例外,说明母体对胚胎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机制。母-胎免疫调节的关键场所是胎盘的母-胎界面。母-胎界面滋养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存在,为免疫耐受的建立起关键作用。目前,关于母-胎界面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已成为生殖医学研究的热点。
母-胎免疫调节机制的本质,即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抗原的耐受,其中有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和母体免疫细胞对胚胎抗原的耐受。涉及对同种抗原的识别、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与记忆,以及免疫效应等三个层次的复杂调节。这是一种精细而复杂的调节过程,涉及到滋养细胞表达某些特殊的抗原,抑制蜕膜免疫活性细胞的激活,通过母-胎间的直接和间接对话,执行着特异的免疫耐受功能。
母-胎界面的滋养细胞来自胚胎,是唯一与母体蜕膜及其中免疫活性细胞接触的胚胎细胞,一旦接触就遭识别,从而在母-胎免疫耐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绒毛外细胞的滋养细胞能表达一种非经典的组织相容性类分子,命名为HLA-G,它是一种免疫耐受分子。滋养层细胞只要呈现HLA-G分子,就可免遭母体内天然杀伤细胞的攻击。
巧的是滋养层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组成有点近似,会与彼此相对应的抗体发生交叉反应,故称之为“滋养层―淋巴细胞交叉反应性抗原”(TLX)。这是一种同种异型抗原,在夫妇之间、母-胎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它可刺激产生一种与TLX抗原起作用的保护性封闭抗体,使胎儿-胎盘均免受母体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攻击;同时还产生另一种取名为抗独特型抗体,直接封闭母体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受体,负向调节其生物学功能,使母体免疫系统失去对胎儿的攻击能力。如果这种独特型的网络失去调控作用,则使免疫性保护功能发生障碍,可导致早期妊娠失败。
我们把这些事实串联一下,就能明白很多道理。胎儿对于母体来说就是另外一个人寄生在自己身上。女性受孕后,体内就开展了一场保护和排斥胎儿之战,为了不让自己的免疫体系攻击胎儿,其本质是否能建立母体对胚胎抗原的免疫耐受,它历经一种精细而复杂的调节过程,围绕着滋养层细胞特殊抗原分子的表达,母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蜕膜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表现,在“围着床期”开始,通过复杂而精细的分子生理性干预,诱导出母体对胚胎抗原的免疫耐受性,然后再通过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调节,进一步维持并加强这种母-胎免疫耐受机制,使得胎儿这种自然同种移植物在免疫功能健全的母体内存活,直至足月分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