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在北苑2号院跑步,我都能看到一些打太极拳的老人们。银发花白,身姿矫健,闪转腾挪,单足独立,虽然缓慢,但平衡感和韵律感非常强。历经沧桑的老人们懂得,身体好应该多锻炼,尤其是肢体的运动平衡能力。
人体能进行运动是因为骨骼和肌肉相互作用,经过复杂联动关系和杠杆关系,使得重心得到适当调整和变化,按照大脑发出的指令,做出相应的体态变化。单单一个走路,就需要全身多达200余块肌肉和骨骼连续的、不停的长短变化,这是神奇的、悠久的“进化的礼物”。一旦患得骨科疾病,无法主动活动,一个人就会觉得失去这个“神奇礼物“该有多么悲哀。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骨科疾病非常常见,从久坐办公室的白领们经常的颈肩疼,到辛劳一生的老人们常常抱怨的腰腿痛,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次骨科疾病,更不用说各种意外造成的手脚外伤和各种各样的骨折、血管、神经损伤。阅读这篇文章的您是否也受到某种骨科疾病的困扰呢?因此,很多人会问医生们这些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治疗它?如何预防呢?
其实解答这些问题很简单-----躯体某些部位失去了平衡。长期使用鼠标,一个姿势看电脑,颈、肩、腰等各部肌肉持续收缩着,维持着躯体的某种姿势或动作,一旦超过某种时长,这些肌肉得不到放松,必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虽然奇妙的人体能够提供代偿能力或修复能力,“资源总会耗尽---况且人体资源有限”,损伤超过代偿能力后,就会失去功能上的或者解剖结构上的平衡,出现更高一级的损伤,包括长期疼痛、麻木或者骨骼损伤。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骨科疾病的基本原因。
更多的病人更关心如何治疗出现的问题。明白了造成疾病的原因,治疗就明确了。尽快恢复人体整体或部分肢体的平衡状态,是最重要的。举个例子,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战争期间坠马摔伤,胳膊肘骨折了,错位了,没有得到手术治疗,结果长期肘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与其他同志们握手都要特定姿势(严肃点儿,不许笑!)。如果得到早期手术,肘关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能够满足伸屈活动的坚强固定),肘关节就能够早日主动或被动活动,肌肉不会萎缩、关节不会僵硬,外形左右对称,肘关节得到肌肉、关节的平衡功能,最终结果会恢复正常的。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做这样的手术呢?利弊权衡,利大于弊,何乐而不为?手术刀疤算什么?那是永久的手术纪念罢了。
再说说非常常见的腰痛,脊柱骨骼、椎间盘和周边肌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共同体”,唇齿相依。肌肉劳损了或者运动少而萎缩了,腰背肌肉力量就下降了,无法提供躯干运动需求,那么椎间盘就会受到更大的压力和剪切力,一旦椎间盘受到压力超过一定限度,就该“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突出”了,更严重的在后面:肌肉力量下降,椎间盘无力承担“腰杆”的活动受力,脊柱骨骼该增生了,小关节该内聚了,椎管该狭窄了,神经该被压迫了,腰痛腿痛出现了。谁能想到这一切的一切却起始于腰背肌肉的力量与躯干运动需求不平衡所造成?所以,道教教长张三丰就懂得维持躯体平衡的重要性,发明的一套锻炼平衡的太极拳。
著名的科学事项评论家方舟子在《新语丝》杂志中,其既往的文章多次反对中医中药,其实,按照伟大的邓小平理论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看,中医中药的确有很多地方无法科学的阐释、无法达到明确疗效。但是,不能否定古老中医治疗提倡的整体治疗观,因为这是一直存在并且一直应用在临床工作中的平衡理论,这个平衡理论有明确的作用,尤其在指导骨科疾病治疗时,是不可或缺的,是言之有效的,也就是历经“各种风雨的实践”检验过的。而且在各种疾病治疗上,真正的医生,应该掌握各种治疗技巧,“象音乐家一样,指挥着各种药物和治疗手段”,为每一个疾病患者,选择一些合适的治疗方法,使用平衡的治疗理论达到艺术的境地。
这么长一篇文章,看过后觉得身体不舒服了吧,赶紧活动活动吧,体会自己身体的"平衡艺术"吧!毛主席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生命在于运动,现在就开始运动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