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又称睑袋,是指下睑部组织臃肿,呈袋状垂挂。框内脂肪容量与下睑支持性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由于眶内脂肪堆积过多或下睑支持结构变薄弱而发生改变时,眶内脂肪突破下睑的限制突出于眶外,即形成下睑袋状畸形。
临床表现为下睑皮肤松弛、堆积,眶内脂肪脱出垂挂呈袋状,外眦位置下移,下睑缘与眼球贴合不紧密,下睑缘弧度增加,下泪点外移溢泪。它是人体开始老化的早期表现之一。眼袋常见于4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不论男女均可发生,它是人体开始老化的早期表现之一。
名嘴李敖,曾批马英九“变老又变丑”,年老色衰,眼袋也出来了,已不复当年的“小马哥”,并建议马英九去“处理(整形)”一下。赵忠祥,一个在中国主持界极负盛名的名字,一直有人在论坛上讨论为什么他不去做眼袋手术(蓝圈所示即为眼袋)。2011年,普京曾被疑为大选整容,眼袋黑眼圈消失不见容光焕发,最右侧一列疑为其术前和术后照片。
眼袋最容易和卧蚕混淆,以至于很多明明长的是卧蚕却自卑自己长了个大眼袋;而明明长了个大眼袋的又沾沾自喜以为自己长了个醒目的卧蚕。卧蚕,古称“泪堂”,也有称眼台,是在紧邻睫毛下缘的一条宽约4~7mm的隆起,看起来就像一条蚕宝宝横卧在下眼睑边缘,微笑或眯眼时更为明显,由此常常被当作眼袋。其实,这并非是眼袋,而是因眼轮匝肌比较发达、局部肥厚而形成的,专业名称叫“肌性眼袋”。很多影视明星都有卧蚕眼,使得他们看起来越发的灵动、深邃、诱惑或者有质感,为他们的演艺事业加分不少。
在这里不得不骄傲一下我国语言的伟大,“卧蚕”这个称谓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漂亮的“卧蚕眼”象征着感情和事业的好运气。按照古代面相学说,好的“卧蚕眼”散发自然的粉红或黄润光泽,而“卧蚕眼”丰润的人可能会得到贵人相助,也会有桃花运。当然,从现代角度看,笑起来微微隆起的“卧蚕”会形成一条向上弯曲的弧线,感觉讨人喜欢。最后,让我们用这张图总结下眼袋与卧蚕的区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