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容易得肿瘤,全世界都知道。斯坦福大学做了个很有名的实验,拿鼻管一端放在鼻子上让你喘气,再拿另一端放在雪地里十分钟。如果冰雪不改变颜色,说明你心平气和;如果冰雪变白了,说明你很内疚;如果冰雪变紫了,说明你很生气。把那些紫色的冰雪抽出1~2毫升给小老鼠打上,1~2分钟后小老鼠就死了。所以生气对机体的伤害非常大,这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20世纪50~60年代所做的多省市食管癌普查表明:食管癌发生前,多数患者经历了剧烈的心理刺激;又有调查确认:无法解决的悲哀与乳癌关系密切;还有研究提示,至少情绪应激可增强患者的癌症易患倾向,并可影响疾病的演变与预后。
肿瘤患者确诊后,通常大多数人便会立刻萌生出“得了肿瘤,我这辈子算是完了,没有几天活头了”的念头。后来尽管慢慢接受现实,开始四处求医问药,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放、化疗副反应的出现,疑惑与焦虑随之而来:“怎么治了这么久还没好转,反而恶化了?”“手里没钱了,借来的也花完了,再去哪儿借呢?”“家人天天陪着,夜夜守着,工作、家里都顾不上了。”“找了这个领域最好的专家都没治好,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有些甚至在心理盘算后事,背着家人写遗嘱……据统计,约34%~44%的恶性肿瘤病人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其中18%的病人符合重症抑郁发作的诊断。虽然目前对于肿瘤患者过重心理负担诱发其不良预后之间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比较一致的认识是: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状态和精神应激状况下,中枢神经和大脑边缘系统由于过度紧张会发生不同步机制,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免疫系统识别、消灭癌细胞的作用。我们长期肝癌临床观察发现,在类似病情和治疗模式下,有两类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一类是乐天派,对肿瘤满不在乎,得病后具有乐观而积极的心态,是人们眼中的“抗癌明显”;一类是患者糊里糊涂,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以为自己住院只不过是得了普通的慢性病。同时,癌症的复发也与心理因素有关,我曾经有几例稳定了多年的肝癌患者,都因为家庭变故,精神遭受打击,几个月到半年左右以后,发现癌症再次复发。因此,对于康复期的肿瘤患者,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一旦有心理应激,也要学会尽快从消极情绪状态中解脱而出。
综上,从肿瘤的预防,到患病后的整个治疗、康复过程,心理因素所发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有时甚至是其他治疗方法所无法取代的。目前一致的认识是恶劣的情绪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弱免疫系统识别、消灭癌细胞的作用;相反,良好的心理情绪,可以提高和平衡机体的免疫功能,不但可以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使已经出现的肿瘤处于自限状态,最终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消灭它,这就是心理因素强大的物质作用。因此,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有助于抗击恶性肿瘤,这已是人类的共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