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今年50,绝经2年,常感到腰酸背痛,她自以为是当初产后因为工作忙,没有做好月子保养好造成的。邻居张老太知道她的情况后,觉得和自己刚绝经期时的症状很像,后来经过反复检查才知道原来都是骨质疏松闹得,所以张老太建议李女士去查查骨密度。经过检查,李女士确实骨质疏松了,经过合理治疗后,症状缓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詹红生教授指出:腰酸背痛往往是骨质疏松的早期表现,但易被忽视为其他疾病,无法及时治疗,疼痛给患者带来较长时间的生活和心理影响。
何种程度的骨质疏松需要治疗
詹教授告诉记者,并不是说骨质疏松了就需要治疗,只有当骨质疏松到一定程度,成为骨质疏松症的时候需要治疗。这是为什么呢?
人体内部的骨骼起着支撑体重的作用,每天都承受着一定的重力,如果把骨头剖开来看,会发现其内部是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就好像一座房屋内部的立柱和横梁一样,医学上把骨骼内部这种一根根细小的骨头称之为“骨小梁”。
由于“年久失修”,一部分骨小梁会慢慢变细、变脆,甚至断裂,从而使得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大大增高,这就是医学所说的“骨质疏松”。从这个意义上讲,骨质疏松是伴随人体衰老而必然出现的表象之一。在某些病理因素或诱因的作用下,骨质疏松的发生时间会提前、程度会加重,当达到骨折的阈值时,即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预防骨折的发生。
根据我国部分省市的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每年因骨质疏松症而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骨质疏松的症状
詹教授说,以前认为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轻微,早、中期时甚至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所以有人形象地说:“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实在骨质疏松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定明显的症状,只不过人们没有把它当作骨质疏松的症状来看,忽略了。典型的症状是腰酸背痛,比较多的,发病年龄比较早的是女性到了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低了,有了更年期的症状,潮热、盗汗、心烦易怒以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症状就是腰酸背痛,且疼痛位置不固定,脊柱骨头的疼痛出现得更早点,另外就是脚跟酸痛。有些人误以为这是女性产后坐月子的时候没有养好,现在病发出来了。
骨质疏松的疼痛是属于酸痛类型,要与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相区别,后者的特点是刺痛或触电样的放射痛。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优势
骨质疏松从治疗角度来讲,单纯补钙是没有什么用的,只是作为基本的营养剂的补充。就像我们造房子一样,水泥沙子就是基本的原料,骨头松了以后要把它修复,需要一个原材料,钙只是原材料之一,怎么样把这些原材料合理组装以来,最后盖成一个高楼,这个中间需要很多工序。一般意义上的补钙,可以延缓松的进程,作为一个预防的措施,营养剂的补充是可以的,如果到了骨质疏松症的程度,要治疗的话,钙剂也是最基本的辅助用药了。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加点药,使钙尽量地吸收到骨头里,并且把骨头造得好一点。如果仅仅是一堆钙在骨头里面,没有构筑成良好的结构,还是不能有效抵御骨折风险,这就需要用药物治疗,它可以把有限的钙补到“刀刃上”,形成一个好的骨结构。中药和西药其实发挥的作用有些是相似的。但从中药来讲,80年代开始就做了研究,中药首先对骨骼的新陈代谢会有一个良性的调节,使骨质疏松进程放慢一点,另一方面可以把已经损伤的丢失的骨头补回来一点。另外,与西药相比,中药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单一的化学结构,成分比较多,所以除了对骨头本身有作用以外,对其他部位也有调节作用,一般所说的是全身性的调节作用。在研究中发现,病人吃了中药以后,首先感到的是全身状态的一个改善,胃口好了、睡眠香了,体质也慢慢增强了。然后再查骨密度,发现骨密度也有一定的改善。
新的观点认为:以往对于中药和西药的疗效一直关注骨密度的变化,对其他的事情不是很重视。这几年发现要想办法降低老年人的骨折发生率,一方面要防治骨质疏松,从骨密度这个角度考虑,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降低摔倒的风险。肌肉力量、摔倒的风险,和他的全身状态有关系。中药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它是综合性的调理。
治疗骨质疏松症常使用的药物有哪些
1、西药:主要有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性激素、维生素D、异黄酮类药物、甲状旁腺激素、生长激素、某些生长因子、氟化物、维生素K2等。
2、中药:目前以补肾壮骨类药物居多,如仙灵骨葆胶囊、强骨胶囊、骨疏康颗粒、骨松宝颗粒等。如果能够根据个体情况,请中医医生辩证施治,开一有针对性的药方,他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3、钙剂: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是碳酸钙产品,它的吸收率相对高一些;但如果出现肚子胀、大便干等不良反应,则可以选择氨基酸螯合钙、橘橼酸钙、葡萄碳酸钙等。
一般来讲,到了骨质疏松症的程度,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用药,最短也要半年,国外主张一年以上。这是因为骨头的新陈代谢的速度比较慢,不像其他的组织修复起来很快,骨头修复的周期是半年到一年。
预防骨质疏松应采取什么样的运动锻炼方法
詹教授说,负重锻炼有助于保持骨骼强健。凡是能使肌肉对抗重力的活动都属于负重锻炼,如步行、徒步旅行、慢跑、打球、跳舞等。开始一项锻炼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向医生咨询在开始锻炼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或限制,以避免负重过大而造成伤害。
2、确保鞋子合适,能够支撑你的身体和平衡。
3、每次30分钟左右,每周3-5次,有助于维持你的骨密度。
4、在日常活动中寻找机会锻炼,例如:把车停得远一点、登楼梯或溜狗等。
为了确保锻炼计划有效,每周锻炼的天数必须超过不锻炼的天数,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
负重锻炼还有其他好处,包括减少心脏危险因素,减轻压力,并促进体重下降。运动还是一种享受。
太极拳是很好的锻炼方法,打太极拳和不打太极拳的人平衡能力是不一样的,对预防骨质疏松的骨折很有用。
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食疗处方
1、木瓜汤:羊肉100克,苹果5克,豌豆300克,木瓜1000克,粳米500克,白糖适量,盐、味精、胡椒粉适量。
加工方法:1、将羊肉洗净,切成六分见方的块。粳米、苹果、豌豆淘洗干净。木瓜取汁待用。2、羊肉、苹果、豌豆、粳米、木瓜汁,清水适量放入锅,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豌豆熟烂,肉熟,放入白糖、盐、味精、胡椒粉即成。经常食用,补中益气。
2、桃酥豆泥:扁豆150克,黑芝麻25克,核桃仁5克,白糖适量。
加工方法:1、扁豆入沸水煮30分钟后去外皮,再将豆仁蒸烂熟,取水捣成泥。2、炒香芝麻,研末待用。3、油热后将扁豆泥翻炒至水分将尽,放入白糖炒匀,再放入芝麻、白糖、核桃仁溶化炒匀即可。
3、茄虾饼:茄子250克,虾皮50克,面粉500克,鸡蛋2个,黄酒,生姜,酱油、麻油,精盐,白糖,味精各适量。
加工方法:1、茄子切丝用盐渍15分钟后挤去水分,加入酒浸泡的虾皮,并加姜丝、酱油、白糖,麻油和味精,拌和成馅。2、面粉加蛋液,水调成面浆。3、植物油六成热舀入一勺面浆,转锅摊成饼,中间放馅,再盖上半勺面浆,两面煎黄。经常食用,活血补钙,止痛,解毒。
4、萝卜海带排骨汤:排骨250克,白萝卜250克,水发海带50克,黄酒、姜、精盐、味精各适量。
加工方法:1、排骨加水煮沸去掉浮沫,加上姜片,黄酒,小火炖熟。2、熟后加入萝卜丝,再煮5分钟~10分钟,调味后放入海带丝、味精,煮沸即起。
5、排骨豆腐虾皮汤:猪排骨250克,北豆腐400克,鸡蛋1个,洋葱50克,蒜头1瓣,虾皮25克,黄酒、姜、葱、胡椒粉、精盐、味精各适量。
加工方法:1、排骨加水煮沸后去掉浮沫,加上姜和葱段,黄酒小火煮烂。2、熟后加豆腐块,虾皮煮熟,再加入洋葱和蒜头,煮几分钟后熟后调味,煮沸即可。经常食用,强筋壮骨,润滑肌肤,滋养五脏,清热解毒。
6、红糖芝麻糊:红糖25克,黑芝麻各25克,藕粉100克。
加工方法:先将黑白芝麻炒熟后,再加藕粉,用沸水冲匀后再放入红糖搅匀即可食用,每日一次冲饮,适用于中老年缺钙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