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概念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手术切口小、失血少、患者住院时间短和恢复快等临床特点,但从微创理念上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传统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皮肤切口变小,而深层入路和操作与传统手术几乎一样,这类术式严格意义来说应称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另外一类则称为真正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即目前开展较多的OCM(Orthop
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慕尼黑骨科医院)前外侧入路和双切口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这类术式其切口和深层剥离是独特和创新的,它强调从肌肉间隙进入,不切断臀中肌和外旋肌,因此更符合微创手术的真正含义。目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定义和标准并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皮肤切口小于8cm,第二手术从肌肉间隙进入而不切断肌肉,第三保留髋关节囊。
二、各种微创手术方法介绍
1、 OCM前外侧入路
此入路手术特点是从肌肉间隙进入,术后完整地保留髋关节囊。手术从臀中肌前缘进入髋关节,因此皮肤切口也平行于臀中肌前缘。一般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下地活动,一周后就可以出院。
2、双切口入路
手术前后切口都从肌肉间隙进入,保留关节囊,因此也被认为是真正的微创技术。髋关节前、后入路各有利弊,前外侧入路髋臼暴露清晰,安装髋臼假体很方便,但股骨柄假体安放就会比较困难;后外侧入路需切断外旋肌,髋臼显露不如前路,而且术后发生脱位的风险增加,但股骨柄假体安放容易,因此采用了前后分别安装假体的术式。
3、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改良Gibson切口)
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是最常采用的切口,因为熟悉,也是MIS最开始尝试的切口,也是目前MIS手术报道最多的入路之一。
它从臀中肌后缘进入,切断髋后外旋肌和关节囊进入关节,显露和安装髋臼假体时稍感困难,但安放股骨假体柄方便。缺陷是手术仍需切断关节后方的外旋结构对髋关节后方的稳定性破坏较大,术后容易发生髋关节后脱位。
最近Super
PATH技术同样采用后外侧入路,利用特殊器械同样可以不切断外旋肌来进行手术,并且缝合关节囊,患者恢复时间进一步缩短,受到越来越多推崇。我们于2015年初开展此项技术,发现该技术除了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以外,由于不切断外旋肌群,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可以在术后3天出院,术后12小时就可以下地,术后脱位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4、髋关节外侧入路(Hardinge切口)
髋关节外侧切口是少部分学者做髋关节置换时采用的入路。多是以大粗隆为中心的直切口,切开皮肤后沿切口方向切开阔筋膜张肌,将臀中肌前1/3纤维、关节囊和部分股外侧肌附丽点从股骨粗隆部剥离,将它们牵向一侧后外旋患肢,即可显露出股骨上端和髋臼。手术缺陷是手术对稳定髋关节的臀中肌破坏较大,易造成臀上神经损伤,术后个别患者长时间会有跛行。
三、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所需的特殊器械
微创手术切口小,手术中一定需要特殊器械,否则手术非常困难。所需的器械包括:1、特殊小半圆髋臼挫,2、带偏心距的髋臼打入器,3、带偏心距股骨髓腔扩大器把手,4、带光源的特殊髋臼拉勾,5、电视X光机,6、小转子上金属截骨板,7、可拆卸的手术台,8、消毒腿套等。
四、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发展展望
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外科各领域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关节置换已成为骨科的热点。尽管目前尚存在着争议,从未来发展角度看,微创关节置换无疑代表着未来发展的趋势。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主要是初次置换、不过于肥胖和肌肉强大的患者,对于需要翻修、有内固定取出以及髋关节屈曲挛缩需要软组织松解者不适合,对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良、严重的髋臼骨折以及骨质疏松者要谨慎进行或者扩大切口。
目前学者对微创技术有分歧点,但在以下几方面也有共识。第一,患者的选择和术前教育非常重要。第二,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医生需要明确的学习曲线,对经验不足的医生初期阶段是并发症高发期。第三,微创患者其麻醉和术后镇痛、康复等异于常规手术,这也是以后需要研究的课题。第四,微创手术一定需要特殊器械,有经验的医生和特殊器械两者缺一不可。
总之,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开展不久存在着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其价值和意义。理论上微创和常规手术远期效果应无差异,但微创手术患者更易接受,是骨科医生努力追求的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