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原因
第二章 中药中毒的诊断
一、询问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第三章 中药中毒的抢救
一、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二、阻止毒物的吸收
三、促进已被吸收毒物的解毒与排泄
四、对症治疗
第四章 常用解毒药物简介
第五章 中药中毒的预防
各论
二 画
三 画
四 画
五 画
六 画
69、红茴香根 70、红粉
七 画
八 画
九 画
十 画
十一画
147、商陆 148、望江南子 149、密陀僧
150、续断
十二画
十三画
163、满山红
十四画
十五画以上
附录
附一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附二 常用中草药的半数致死量
附三 汉语拼音索引
附四 拉丁名索引
附五 拉丁学名索引
附六 疗效分类索引
总论
凡是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及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药物的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及其制品、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与生化制品。
中药是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和保健的天然来源的药物,它是祖国医药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世界各国医药学发展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同理,“药能治病,也能致病。”正确运用中草药,可以挽救垂危之躯,起死回生;若用之不当,却会毁灭机体,置人于死地。无数事实证明:药物和毒物没有明确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药品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有害的不受欢迎的反应统称为药品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现代药理学中常把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应(toxic rection)、后遗效应(after effeet)以及由于体质因素发生的特殊反应(unusual rection)。而中草药学中一般把不良反应统称为毒性反应。长期以来,人们对西药的不良反应给予极大的关注,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有所忽视,甚至认为:“中药无毒性,无副作用”,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则健身”,这是极其错误的。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中药应用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60 - 1993 年,公开发表在123 种国内医学、药学期刊、医学院校学报上有关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中草药ADR的报道有780篇,计3009例。其中1970年以前占0、3%,1971 - 1979 年占3%,1980- 1989 年占82、3%,1990 年以后占14、4%,在780篇报道中,中草药产生ADR有389篇,计2071例,其中引起死亡135例,占6、5%。总之,中药的不良反应是前人临床经验和实践的总结,并付出过沉重的代价。
掌握常用中草药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方法,这是医患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关的内容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缺乏系统整理,迄今尚无一部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的工具书。本书从大量文献(1994年前)中搜集有关资料,各论中重点介绍172种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并按笔画顺序排列,汇为一册,这样,方便读者查阅,同时,又为今后不断补充提供资料,以臻完善。
第一章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原因
自古以来,人们以动植物为食物,在寻找食物的同时,通过反复尝试,发现了许多有生物活性作用的动植物,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因此有“医食同源”之说。神农氏(公元前2700年)尝百草,用以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足以说明我们的祖先依靠人体直觉的方法认识天然药物的情况。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产生了适应性,同时,中药中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人体内可能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有的中药含有蛋白质、胶质,可保护胃粘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的目的。因此中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为少。从而使中药更加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欢迎。
随着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在人群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据文献报道,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仅有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高达2217例。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数量来看,中药品种达460种,其中单味药有239种。按现代诊断学分类,中药不良反应常引起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中毒,严重者造成中毒性休克。
关于中药“毒”的概念,古今认识并不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层意思:①药毒泛指药物,如《周礼》所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张子和说:“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②药毒指药物的偏性,如张景岳曰:“药能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偏也”。③药毒即是毒副反应,如《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疗效和保障人类的健康。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1、处方超量 据文献资料统计,中草药不良反应者295例中,属超量者224例,占75、9%。如超剂量内服瓜蒂、常山等致中毒死亡,大剂量黄芪引起剧烈肢痛等。
2、误食,误服 误将广豆根作北豆根用于预防感冒而致中毒,白术误用而致害,误用甜瓜蒂致死等。
3、炮制与服法不当 如乌头类药物,由于乌头碱在乙醇的溶解度较大,因此无论泡酒、酒煎或以酒送服,都会增强其毒性。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乌头类药物中毒635例,其中93例均与酒同服,使中毒症状出现快,病情严重,发展迅速,且有7人造成死亡,不能不引以为戒。
4、配伍不当 如甘草是一味很普通的中药解毒药。中医传统用以解附子的毒性。现代科学验证,甘草对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有较强的解毒作用,但若配伍不当,则会增加配伍药物的毒性,如肾上腺素及麻黄碱中毒时,使用甘草会加重毒性;甘草与甘遂配伍,小剂量能降低其毒性,大剂量会增强其毒性。
5、过敏体质 据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草药达150多种,而过敏性休克又占过敏反应总数的25、6%。如僵蚕引起皮疹,口服鳖甲煎剂可致严重过敏。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6、盲目用药 认为吃中药安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不遵医嘱,滥用中药,迷信偏方、单方、秘方等。如用人参蜂皇浆或人参进补而不对症,以致中毒的例子屡见不鲜。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以来,全国各地有关中草药、中成药中毒病例的报道1000篇以上,引起中毒的中草药有几百种。大量实践证明,某些中药即使在近代药典中未写有毒,在临床应用时也不能掉以轻心,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第二章 中药中毒的诊断
中药急性中毒具有突然发病、来势凶猛、发展快、病情重等特点,为使中毒病人尽快转危为安,必须尽快正确诊断,善于识别个别中药的特殊临床表现。救治时间的早晚与病人的预后关系甚大,通过询间病史及体格检查,大致可以确定是否中毒及中毒的种类与程度,结合实验室检查,加以综合分析,有利于明确诊断,争取时间,进行有效的救治。急性中毒患者也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呼吸频率、心率的改变,重者则出现烦躁不安、谵语、昏迷、休克等症状。
一、询问病史
急性中毒患者可由本人或陪同前来者诉述,应询问何时服用何种中药、剂量及初期发病症状等,了解患者原先健康情况,并要求将剩余中药进行毒物分析及提供现场情况,以确诊是急性中毒还是慢性中毒。既要防止漏诊或误诊,也要防止有意伪造病史。
二、体格检查
对轻症病人,可以全面检查,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当然也要避免因体格检查而延误治疗。对危急病人则应观察其典型症状与体征,争取时间,有效地进行抢救。如如含阿托品类中药中毒时,‘常有瞳孔散大、潮红、口干舌燥、心跳加快等
重点检查的内容有:
(1)皮肤、面容的颜色及损伤情况,皮肤弹性,体温,肌肉是否抽搐与痉挛。
(2)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结膜是否充血。
(3)神态是否清醒、昏迷或谵妄。
(4)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呼气有无特殊气味,肺部有无
(5)心率、节律及血压。
(6)腹部是否压痛,有无腹泻。
(7)呕吐物及排泄物的气味、颜色。
三、实验室检查
这是正确诊断或证实诊断的依据。首先安排一般常规化验,或生化细菌检查,必要时可作肝、肾功能,基础代谢,心电图等检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采集患者大小便、呕吐物、胃洗出液、血液等,针对可疑毒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查。有毒中草药中毒时,可采集同样的标本,让有关单位及专家鉴定。
中药中毒的主要症状鉴别见
中药中毒主要症状鉴别表
皮肤(含面容)
症状
毒物名称
樱桃红色
氰化物
潮红色
灰土色(铅容)
铅及其化合物
黄疸
砷
发绀
皮炎
颠茄、阿片、砷斑
接触性皮炎
症状
毒物名称
皮肤(含面容)
紫癜
砷、铅
红斑
阿托品、麻黄碱、阿片、氰化物、斑鳌、砷
荨麻疹
阿片、砷
猩红热样皮疹
颠茄、麻黄碱、士的宁、阿片、汞
带状疱疹
砷化物
脱皮
砷
皮肤干燥
颠茄类
皮肤湿润
阿片、乌头等
过度出汗
砷、汞、吗啡等
汗液绿色
铜等
水泡
阿片
五 官
瞳孔散大
颠茄类、铅、氰化物、莨菪碱、秋水仙碱、钩吻、乌头、毒芹、麻黄、婴粟碱
瞳孔缩小
瞳孔固定
乌头、氰化物
色视
藜芦、大麻(黄视)、洋地黄叶(黄或绿视)东) 绵马(黄视或短暂失明
色视紊乱
氰氢酸、铅、汞
复视
视物模糊
颠茄类
视觉缺失铅
砷、汞、绵马
癫狂幻视
阿托品类
耳鸣
莨菪碱、吗啡、可待因、砷
耳聋
氰化物、阿托品、乌头
听觉过敏
士的宁等
口腔粘膜
铅(黄色)
齿龈颜色
铅、汞、砷可使齿眼呈现蓝黑色齿眼线
呼吸或呕吐物气味
苦杏仁味
氰苷类
蒜臭味
砷
金属味
各种金属
续表
消 化 系 统
流涎、呕吐
毒扁豆、毛果云香叶、半边莲、毒芹、吐根、槟榔、乌头、钩吻、苦参、半夏、雷公藤、百蕊、烟叶、马桑子、莽草子、海茫果
流涎、口腔炎
铅、砷、氰化物、乌头、斑蝥、汞
口干
颠茄类、麻黄碱、吗啡、乌柏、地瓜子、多穗金粟蓝
恶心、呕吐
砷、汞、氰化物、秋水仙碱、阿托品、藜芦、巴豆、乌头、蓖麻子、白果、大麻、夹竹桃、斑蝥、薄荷、红娘子、蟾酥、芫花、石蒜、雷公藤、红茵香、鸦胆子
腹痛、腹泻
铅、砷、夹竹桃、秋水仙碱、氰化物、芦荟、斑蝥、蓖麻子、白果、巴豆、乌头、乌柏、四叶对、羊蹄、商陆、毛莨、大戟、甘遂、油桐、狼毒、钩吻、毒芹、藤黄
便秘
铅(慢性中毒后期)、吗啡、阿片、可待因
便血
唾液分泌过多
斑蝥、汞、毛果云香碱、毒扁豆碱
中毒性肝炎
铅、砷、苍耳、棉籽、黄独、红茴香、大枫子、
肝脏损害
铅、砷、汞、氰化物、罂粟碱、蓖麻子
神 经 系 统
震颤
铅、汞、砷、麻黄碱、阿片、士的宁、
谵妄
水仙碱、乌头、烟草、颠茄类、铅、汞、砷、麻黄碱、可待因、大麻、藜芦、细辛、山苍子
麻痹
河豚、铅、汞、砷、乌头、钩吻、箭毒、毒芹、醉鱼草、氰化物
痉挛 (阵发性)
阿托品类、士的宁(早期)、白果、马桑、莽草子、红茵香、细辛、杏仁、白果、鱼藤、酢浆草、天南星、闹羊花、商陆、博落回、苦参、石蒜、夹竹桃、秋水仙、天仙子、曼陀罗
痉挛(强直性)
士的宁、烟草、雷公藤、南天竹、氰化物
闪电样昏倒
含氰苷果仁、氰化物、烟草等
眩晕、昏睡 、昏迷
醉鱼草、甘遂、夹竹桃、土沙苑、商陆、了歌王、 万年青、阿片类、阿托品、东莨、菪碱、白果、商陆、山苍子、大麻、闹羊花、乌头、南天竺、铅、氰化物
知觉麻木
乌头类、马兜铃、醉鱼草
肌肉麻木
语言困难
共济失调
智力模糊
颠茄类、藜芦、蛇毒、乌头
多发性神经炎
铅、汞、砷、阿片、吗啡
心 血 管 系 统
心动过速
阿托品、颠茄、麻黄碱、曼陀罗、夹竹桃
心动过缓
夹竹桃、乌头、钩吻、蟾酥、藜芦、万血年青、商陆、洋地黄、南天竹
心律不齐
心跳骤停
心动先缓后
不齐最后速
乌头碱、铅、莨菪碱
续表
心 血 管 系 统
心脑综合症
心绞痛样痛
烟草、麻黄
中毒性心肌炎
砷
血压升高
麻黄、烟草、蟾酥、万年青、麦角、藜芦、烟草、商陆、麻黄、雷公藤
血压下降
中毒性脑病
铅、汞、颠茄类、乌头
头痛
铅、氰化物
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
砷、秋水仙碱
红细胞增多
铅、砷、汞
血小板减少
铅、砷、秋水仙碱
再生障碍性贫血
砷、秋水仙碱
溶血性贫血
铅、砷
变性血红蛋白血症
氰化物
呼 吸 系 统
上呼吸道刺激
吗啡
呼吸过缓、过深
呼吸过速、过深
颠茄类、士的宁、马尾松、醉鱼草、商陆、曼陀罗
呼吸困难或衰竭
砷、汞、士的宁、苍耳子、半夏、马兜铃、蓖麻子、天南星、百部、土荆芥、杏仁、山苍子、批把仁、鱼藤、苦参、石榴根皮雷公藤
呼吸麻痹
茅膏菜、氰化物、蓖麻、阿片类、蛇毒、毕澄茄、细辛、闹羊花、百部、钩吻、毒芹
哮喘
泌 尿 系 统
肾脏损害
中毒性肾病
水肿
砷毒性肾炎、斑蝥等
血尿
蛋白尿
砷、斑蝥、汞
糖尿
阿托品、绵马
卟啉尿
铅、秋水仙碱等
暗黑色尿
大麻、番泻叶、
红褐色尿 (啤酒色)
慢性铅中毒或汞中毒
粉红色尿
芦荟等
黄褐色尿 (呈酸性)
淡红带黄色(呈碱性时)
黄色或褐色
汞等
少尿
汞、斑蝥、乌头、红娘子等
排尿困难
续表
调节功能
体温升高或寒颤
阿托品、麻黄碱、士的宁、铅
体温降低
吗啡、乌头
生殖系统
子宫出血或早产
子宫收缩痛、
流产
绿芜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