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ies),是一组具有相似特点、相互关联的多系统炎性疾病。以强直性脊柱炎为原型,还包括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ReA)/瑞特综合征(Reitor’s Syndrome),炎性肠病性关节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rthritis, IBDA)和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uSpA),该组疾病的特点是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与HLA-B27显着相关,具有家族聚集倾向,累及脊柱关节和(或)外周关节、以及关节周围组织,并可伴发特征性的关节外表现。
在2000年第2届国际脊柱关节病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脊柱关节病(SpA)具有以下独特因素[1]:(1)炎症的位置不仅仅在滑膜,而且在肌腱末端;(2)主要的易感基因是HLACB27;(3)许多其它的基因对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病的原形)的发展是必需的;(4)一些选择性的细胞内革兰氏阴性杆菌可诱发反应性关节炎。
目前,许多临床医生,尤其是非风湿专科医生并不了解脊柱关节病,容易把这一类疾病的不典型症状表现,诊断为腰腿痛、腰肌劳损、关节炎、滑膜炎等,忽视做必要的体格检查、理化检查和影像检查,而临床上不典型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呈高发趋势,尤其在青年人中,常以足跟痛、膝关节痛、背痛和腰骶痛为主诉,时常容易误诊,因此有必要对脊柱关节病的认识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更全面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预后和转归。
脊柱关节病的历史
脊柱关节病的历史悠久,300多年前即开始有相关的描述。进入20世纪,关于脊柱关节病的研究开始起步,到20世纪末,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以及一系列相关的研究,使人们对脊柱关节病的认识不断得以完善。下述列出的时代和事件,可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到脊柱关节病的发展过程和已经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