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起居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也应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不要无故扰动阳气,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因此,古人主张“早卧迟起”,早睡晚起,日出而作,可适宜阳气闭藏,又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阴精蓄积。冬季由于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应注意保持居室的温暖恒定,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若室温过高,会令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室内温度过低,则会消耗人体的热能,诱发胃痛、关节冷痛等。使用取暖器的家庭还应注意居室的湿度,因为冬季气候本来就十分干燥,使用取暖器使环境中相对湿度大大下降,会引起口鼻干燥、呼吸道黏膜受损、皮肤干裂等。同时,冬季尽管寒冷,依然应保持勤开窗的习惯,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在室内过久停留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衣着方面,要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内衣以棉布质地为好,既温暖贴身,又便于吸汗。
冬季去寒就温,预防严寒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以暴暖、过暖。忌穿衣过厚,向火醉酒,烘烤大汗等。这是因为冬季阳气闭藏于内,阴气在外,若过贪辛热暴暖,就会内扰阳气,使之外泄,或积热于内,暗耗真阴,形成阴虚火旺,至春季就会诱发温病或其他宿疾,这是违背冬月养阳、养“藏”原则的。此外,中医认为“肾藏精”,肾精是人一身精气的根本,冬季养生特别强调应节制房事,以收藏、保养肾精,这对于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宜以甘温为主,多吃一些能够补气助阳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鳝鱼、海虾、马铃薯、韭菜、淡菜、鹌鹑、山药、核桃等,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食物以温热为宜,冷食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五味调养应以甘味、辛味为主,以补肾祛寒,为来年“春生夏长”做好准备;同时,宜遵循“少咸多苦”的原则,既可避免过于滋腻而影响脾胃功能,又要适度进食苦味之品以清除胃肠多余的积热。此外,冬季还应遵守“秋冬养阴”的原则,进食一些滋阴的食物,如桑椹、桂圆、甲鱼、黑木耳等,以使阴生阳长。
民间有冬令进补的习俗,流传着“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冬季不补,春季受苦”等谚语。虽然这在现在听起来有些夸张,可这其中还是蕴涵了丰富的科学道理。一是补品温性较多,适合在气温较低的冬季食用;二是冬主“藏”,腻滞厚味的营养品在冬季易为人体所消化吸收;三是冬季的严寒利于营养品的保存,可连续使用而不易变质;四是客观上人体为适应严寒,也需要增加营养和热量,这也是人们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需要。但冬令进补提倡以食补为上,强调循序渐进,以平补、调补为主,切忌漫补和峻补。如果确有必要选择药补,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否则补不得法,反而得不偿失。
(三)运动锻炼
冬天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冬季坚持运动锻炼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应坚持室外锻炼,以适应寒冷的刺激,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保持平衡,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同时,冬季宜进行针对性的耐寒锻炼,对改善机体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都有帮助,能减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感冒、咳嗽、关节炎、肥胖病等的发生。耐寒可使人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耐寒还可以锻炼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尤应提倡。但同时还应注意,冬季是闭藏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对缓慢,阴精阳气也都处于藏伏之中,所以运动量要适合,汗出即止,同时要注意精神内守,避免阴精阳气外泄。
与其他季节不同的是,冬季清晨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特别是冬季清晨常常有雾,雾中的灰尘微粒对人体有害,自古就有“秋冬毒雾杀人刀”之说。如果冬季清晨在雾天锻炼,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会吸入更多地的有害物质,从而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等诸多病症。所以,冬季运动锻炼应在日出后、上午或温暖的午后进行。
(四)精神调摄
严寒的冬季,朔风凛冽,草木凋零,阳气潜藏,阴气独盛,人体的代谢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所以,冬季精神调养也应符合“冬藏”的原则,以宁静为本,养神育精。《黄帝内经》中提到“使志弱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自己的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以免扰及人体阳气。此外,严冬之时,木枯草衰,毫无生机,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寡欢,出现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要改善上述症状,一是多晒太阳,感受自然界的温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安排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
(五)冬季常见病防治
冬季最需提防的就是流感和普通性感冒的侵袭。要预防流感或感冒,除了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外,还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适度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注意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出入人多的场所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脸洗手。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统疾患的人,更要注意调摄生活起居,一旦病情发作,要及早诊治。
寒冷的气候会使人的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或不稳定,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急性脑血管病,因此,冬天里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生活上要知冷知热,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检测血压。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一旦发病,要尽快和急救机构取得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