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长病的。”想想也是,由于我们胃腔直接和外界相通,吃进去的坏东西当然第一时间刺激我们的胃。以前,我们治疗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常见病时,经常是没有针对病因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治疗。
35年前,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主要病因之一。十年前,发现该菌的两位澳洲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由此针对幽门螺杆菌的病因治疗方兴未艾,并很快得到了欧美、亚太、中国医学界的广泛认同,纷纷写进教科书。同时,卫生部门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多的进展和成果。的确,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使大量的病友获益。比如因消化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需要外科切胃手术的病人大大减少,同时溃疡病人的复发率、胃癌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以前,很多老百姓认为的溃疡病出血均需要开刀的观点正逐渐转变。
古语有言:“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近10年来,铺天盖地的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电视和互联网等立体媒体、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均大量宣扬幽门螺杆菌的“恶贯满盈”。此举客观上增加了老百姓的医学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部分老百姓或没有时间、或没有意识、或没有能力甄别其中的核心内容,加上部分商业体检中心出于利益关系,将本用来筛查幽门螺杆菌验血检测列入了常规体检中间。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无关紧要的感染者拿着体检单,在医院里忧心忡忡不停询问医生,甚至召集家庭中所有成员均进行相关的检测。
我们知道,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大约为60-70%左右,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如果对所有的感染老百姓都进行杀菌治疗的话,其财力浪费、耐药率等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以前,国外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如果你进行了检测并发现有感染,就需要杀菌。但这种观点广泛使用的话,即使在欧洲和北美也是有争议的。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非洲母亲习惯先咀嚼再喂食,所以非洲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但那里的胃癌发病率在全球都很低,也就是科学家们所称的“非洲之谜”现象。现在我们基本搞明白,一个人是否得胃癌,主要与三个方面有关,并不是单一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决定的。
第一个因素当然就是幽门螺杆菌,人家染的菌毒性小,你染的菌毒性大,你就危险性高。
第二,你是否有所谓的家族易感性。比如,家族中有人得胃癌,那你就要当心。通俗的说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第三,你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是否健康,是否有中医所说的“外邪入侵”之虞。比如,人家喜欢新鲜蔬菜、水果,你偏偏过分喜欢腌制食品等。上面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目前,世界各国对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意见大同小异。但其中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规范强调所有感染的老百姓均要杀菌治疗。大多数国家认为在下面的情况是需要杀菌的:既往或目前有胃溃疡和(或)十二指肠溃疡,不管你有无出血等并发症;胃癌手术后;患有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萎缩性胃炎;有消化不良症状;直系亲属中有得胃癌者;患者要求或愿意治疗。也就是说,对于普通老百姓,仅仅验血筛查后进行呼气试验,发现自己感染幽门螺杆菌,既无症状,也无不适,完全不要过分担心。部分患者,尤其是部分老年患者,有与年龄相关的轻度萎缩,完全没有不舒服,在媒体的宣传下,经过若干次杀菌均失败,反复纠结于此,实属毫无必要。另外,如果您有上述情况,杀菌就要4种药物一起杀菌14天,其中含有的2种抗生素尽量选用耐药率较低的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痢特灵),尽量少选用耐药率高的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类药物。常见的杀菌误区是:相信一次杀菌时间越长越好,有的病友竟然连续服药1到2个月,还振振有词。殊不知只会增加副作用;杀菌不能一种药或2种药,目前推荐开始就4种药,疗程为14天。
总之,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我们目前不是没有重视,而是盲目的重视过度。我们应该在了解自己是否感染状态下,结合胃镜的结果,让专业医生做出是否根除、如何根除的决定,而不是盲目跟风、一味全家齐上阵的大动干戈。如斯,我们的确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吓坏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