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面部阵发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人群发病率较高,女性居多,常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病人约占70~80%。由于疼痛程度相当剧烈,令人难以忍受,所以多数病人对初次发病的时间往往记忆犹新。顾名思义,三叉神经分为三支,以眼角和口角为界支配面部的三个区域,临床上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三叉神经痛的症状非常典型,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阵发性疼痛,疼痛性质似刀割样、电击样、撕裂样或针刺样,突发突止,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1~2分钟,发作间歇期或睡眠时疼痛自然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吃饭、刷牙、说话、洗脸等容易诱发疼痛发作,触摸面部的某些部位如鼻旁、口周、牙龈或眉弓等也可引起疼痛,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因此病人有时为了减免疼痛发作常常不敢洗脸、大声说话、甚至不敢进食。
三叉神经痛本身无自愈倾向,随着病程的延长,疼痛发作的次数会逐渐增多,间歇期逐渐缩短,甚至可伴发面部麻木感觉。疼痛发作时病人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脱落,同时因不敢吃饭、洗脸、不修边幅,病人往往显得消瘦、面容憔悴、蓬头垢面、情绪抑郁、精神紧张,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三叉神经痛病人往往具有典型的发病特点,根据临床表现就可以作出明确诊断。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临床上除了少数由肿瘤、血管病等继发性因素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外,绝大多数三叉神经痛属于原发性,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颅内三叉神经根部受到血管压迫所致。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较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术、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以及伽玛刀治疗等。药物治疗仅能早期缓解症状,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需不断加大药物剂量,同时也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上述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均属于破坏性手术,容易导致面部麻木、角膜炎等并发症,而且疗效维持时间短。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针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即血管压迫,采用显微神经外科微创方法解除血管压迫,近期和远期有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种手术方法临床上称为微血管减压术。目前微血管减压术已逐渐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其特点是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但在术前需到有条件的医院由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进行综合评估,如病人的年龄、临床发病特点、影像学检查(三叉神经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结果等,有助于提高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