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患者,女,63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0 d”于2005年5月16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近半年来,时有头晕、头痛,偶有视物模糊,无复视。
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计算速度减慢、脑神经(-)、血压220/110 mm Hg(1mm Hg=0.133kPa)。左侧上下肢肌力V-级,双侧巴氏征阳性,左侧Chaddock征阳性。
辅助检查: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包括钙、磷)正常,血脂增高。甲状旁腺激素无减低、甲状腺功能正常。头颅CT、MRI示广泛对称性钙化灶,双肾、输尿管B超未见结石,甲状腺B超未见异常。DSA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多处狭窄。
讨论
该患者在排除了导致颅内钙化的常见原因后,结合头颅CT等特征性表现――双侧对称性基底节钙化,伴大脑白质、小脑齿状核等钙化,考虑特发性双侧对称性基底节钙化(也称Fahr病),伴左侧后交通动脉瘤、颅内多处血管狭窄。Fahr病临床少见,早在1930年由Fahr首先报道,随后陆续有个案报道。Fahr病青少年或成人起病,有或无家族史,症状的多样性与钙化的范围密切相关,多表现为情绪紊乱、认知功能缺损。CT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其特点为两侧大脑基底节钙化,伴有大脑深部白质和小脑齿状核钙化、脑桥、丘脑等钙化;病理特点为脑内小血管周围及周围脑实质非动脉硬化性钙盐沉积,致血管腔变窄,最终闭塞。Cartier等研究了被诊断为Fahr病的三姐妹的认知功能障碍,涉及词语视觉空间记忆、计划、注意力集中能力和视觉构建技能,认为Fahr病的认知和运动改变是基于皮质与基底节、双侧半球之间的联系障碍,皮质下痴呆是基于皮质下盐类的沉着。Fahr病多数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认为与染色体14q异常有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发生于家族中年长者,一般临床症状较轻,本例患者可能属于该种类型,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计算速度减慢,表情稍淡漠。该例患者未能进一步对其染色体进行分析,其子女经CT证实未见脑内异常钙化。
该患者因脑梗死起病,进一步DSA检查发现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同时发现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50%),左侧大脑后动脉P1、P3段等多处狭窄。Fahr病本身可以有脑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但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入院血脂检查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脂蛋白(a)均有增高,提示患者颅内多处血管狭窄并非单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高血压、高血脂及Fahr病本身的病理特点共同作用使然。Fahr病伴发颅内动脉瘤少见报道,二者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