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ward通过将后路切除的椎板修成楔形骨块植于腰椎椎间,以此来恢复椎间高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快速推广,此后该方法即被称为PLIF。最初的PLIF手术是经过后路减压或/和髓核摘除术后,对融合的椎间隙进行植骨以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为了克服单纯植骨后植骨块吸收、椎体间隙狭窄、术后卧床时间过长等缺点,不断改进使用更加适合椎体间隙解剖或病理结构的各种类型椎体间融合器.
适应证:
(1)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严重下腰痛经1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
(2)椎间盘源性腰痛伴或不伴神经根性疼痛;
(3)Ⅰ~Ⅱ度范围内的脊椎滑脱;
(4)预融合之椎间隙高度须小于12mm;
(5)椎间盘摘除术后失败;无椎间隙消失、感染、或邻近椎间隙退行性变。
手术步骤(以L5~S1节段手术为例)
腰部后正中切口,显露L5~S1双侧椎板及小关节。切除L5~S1椎体的上下椎板各1/2左右,向两侧切除小关节内侧1/2部分,切除椎板间黄韧带,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用神经拉钩将硬膜囊及神经根轻轻牵开,显露出椎间盘,切开纤维环并切除椎间盘,用环状刮迟刮除椎间盘上下软骨板,显露出椎体终板。用椎间融合器试体确定合适型号椎间融合器,将切除的椎板咬碎填入椎体间隙前部,分别将填入碎骨的融合器植入椎体间隙内,或取合适高度的自体骨块植入椎体间隙。于L5~S1椎体拧入椎弓根螺钉,并于椎弓根螺钉间进行加压固定。
我们临床上往往结合TLIF做法,往往把一侧的关节突咬除,这样可以彻底的神经减压,放置融合器时减少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牵拉,而且放置一枚融合器就足够,保留对侧关节突,留作后方植骨融合用。所以我们的手术方法应当叫做PTLIF或者改良的TLIF手术较好,
病例介绍:
男。64岁,腰痛伴右下肢酸胀麻木一年,加重一周入院,查体有明显的L5神经根损害,影像学检查有明显的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L4/5);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相关文章